-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A中盛有稀硫酸,B中盛有碳酸钠固体,C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 1)打开 K1,关闭 K2,将 A 中溶液滴入 B 中,气球明显鼓起,打开 K2,关闭 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实验1没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
(实验 2)打开 K2,关闭 K1,将 A 中液体滴入 B 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K2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实验 1)打开 K1,关闭 K2,将 A 中溶液滴入 B 中,气球明显鼓起,打开 K2,关闭 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实验1没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
(实验 2)打开 K2,关闭 K1,将 A 中液体滴入 B 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K2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已知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中,如果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往往看不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现有一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却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实验后向B中滴入石蕊溶液,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实验后向B中滴入石蕊溶液,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了测定7.2gPLA样品氧元素的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将7.2gPLA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A→__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
①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PLA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通过分析与计算,可知PLA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将7.2gPLA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A→__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
①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PLA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通过分析与计算,可知PLA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_。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明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__________时,停止滴液。反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步骤)
(3)问题讨论:小红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比小明得到的结果偏小,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一条即可)。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__________时,停止滴液。反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步骤)
(3)问题讨论:小红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比小明得到的结果偏小,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一条即可)。
火力发电厂常通过化学反应来减少SO2排放,其反应原理为:2CaCO3+2SO2+X=2CaSO4+2CO2。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弊端是生成的CO2也属于空气污染物 |
B.工业上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
C.X化学式是O,该物质具有可燃性 |
D.硫元素只显+4价 |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A 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 C 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 C,装置 A 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观察到装置 B 中出现白色沉淀________(填化学式)。小组同学探究反应后装置 B 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

(2)(提出问题)反应后装置B 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 1:NaCl; 猜想 2:NaCl、HCl;猜想 3:NaCl、Na2CO3; 猜想 4:NaCl、NaOH、Na2CO3;猜想 5:NaCl、NaOH、CaCl2
(交流讨论)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2一定不合理。理由是____。
(3)(实验探究)将反应后装置B 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认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1)A 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 C 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 C,装置 A 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观察到装置 B 中出现白色沉淀________(填化学式)。小组同学探究反应后装置 B 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

(2)(提出问题)反应后装置B 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 1:NaCl; 猜想 2:NaCl、HCl;猜想 3:NaCl、Na2CO3; 猜想 4:NaCl、NaOH、Na2CO3;猜想 5:NaCl、NaOH、CaCl2
(交流讨论)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2一定不合理。理由是____。
(3)(实验探究)将反应后装置B 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先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 然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红 | ____ |
实验结论 | 猜想 4 正确 |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认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关于变化过程:H2→H2O,CO→CO2,C→CO2,CO2→C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 | B.都可以通过置换反应而实现 |
C.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 D.都是固体和气体间的反应 |
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2O3)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对实验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_________。

(1)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对实验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_________。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有时会出现石灰水未变浑浊,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等“意外现象”。小乐为了找出产生这些“意外现象”的原因,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并按如下实验方案完成了实验。

步骤 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50mL 溶液;
步骤 2:分别向 50mL 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并记录现象。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中的B 的作用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为避免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意外现象”,相关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2 条)。

步骤 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50mL 溶液;
步骤 2:分别向 50mL 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并记录现象。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中的B 的作用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为避免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意外现象”,相关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