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A滴有酚酞的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_b%(选填“>” “=” “<”)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________的性质。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又白又硬。这是因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产生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治理方法之一是将含SO2的废气通过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液。请写出用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s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做出简要解释: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连接A、B、C进行两次实验,前后两次实验时A中所加药品不同,C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B中蜡烛熄灭,C中溶液变浑浊,则A装置中锥形瓶内放置的固体是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根据实验现象可推知A中所产生气体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1点)
②若B中蜡烛燃烧更旺,C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两次实验时C中出现的现象,推出组成蜡烛的元素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
(2)若用装置D排空气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辉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A.Ⅰ处试液变蓝
B.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D.Ⅳ处试纸变红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装置中,试管①②③里已分别盛有相应药品,向该装置中缓缓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试管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A滴有酚酞的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氧化钠溶液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_b%(选填“>” “=” “<”)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有一种气体A,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溶于水生成B,B显酸性,但不稳定,易分解生成C和气体A。气体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A、B、C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B____,C____;
(2)写出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现将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的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下列从实验获得的信息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棉花具有可燃性
B.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
C.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D.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图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C是光合作用的气态产物,D为一种理想的新能源,G为紫红色金属,它们均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其中F与H的组成元素相同;J不溶于水,是常见的重要的建筑材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D→G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H+I→J+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