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其中X、Y、Z、R、E分别是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X和R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稀硫酸B.X和Z反应无明显现象
C.R与E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D.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Y
当前题号:1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现有CO、CO2混合气体,小芳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如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①关b开a;②通入混合气体;③收集气体;④关a开b;⑤收集气体.通过上述操作小芳(  )
A.只收集到CO气体B.先收集到CO气体,后收集到CO2气体
C.只收集到CO2气体D.先收集到CO2气体,后收集到CO气体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图一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小刚同学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包括在标准内,而其余一种不在标准内。
标准一: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 CO2 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 250mL 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
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 50%NaOH 溶液 5mL;倒转饮料瓶轻轻振
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③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取 100mL 待测液置于装置 B 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 K,打开
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④打开开关 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 C 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
称量质量为 0.591g。
资料:①CO2 与足量 Ba(OH)2 反应生成 BaCO3 沉淀。②碱石灰是 CaO 与 NaOH 的固体混
合物。③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 1g/mL。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題:
(1)上述实验过程中,C 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装置 A 中为什么要用 NaOH 溶液不用澄清石灰水________,装置 D 的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________;   
(4)步骤④中若是洗涤不干净会使结果偏________;
(5)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 CO2 的含量为________g/L(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1)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单示意图,请填空:

(1)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和______;由煤焦化得到的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要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2017·浙江金华)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的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的同学展开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
(1)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 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 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①基于上述实验结论,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______。
②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①小吕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填字母,装置不重复使用)。

②装置D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
小周方案: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③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已知Mg能在CO2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二氧化碳的下列发生装置中,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的有_____。

(2)对CO2进行净化、干燥,并进行Mg在CO2中燃烧的探究实验。

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_____。
(3)实验开始时,在点燃酒精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先通入CO2,待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时,再点燃酒精灯,以上操作的目的是_____。
(4)实验中,镁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种汽水的配料为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苯甲酸钠、香料等。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白砂糖、苯甲酸钠等不显酸性。小明想利用这种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
(1)小明首先将适量的汽水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建议在原来的实验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把(1)中已变红的溶液加热,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她这样建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当前题号:10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