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______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止水夹。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同学认为该现象无法证明氧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烧杯中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试剂,根据相似的实验现象也可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
当前题号:2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b%(选填“>”“=”“<”)
当前题号:3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

(实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A中的固体选用CuO,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出现_____现象,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水反应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是CH4
50℃时,将34g   KCl固体加入100g蒸馏水中
完全溶解
5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A.AB.BC.CD.D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夏季到了,不少人喜饮碳酸饮料.某种碳酸饮料(不含其它酸性物质)中溶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小文同学将2-3滴紫色石蕊溶液滴入少量该碳酸饮料中,然后加热,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先变红后变紫B.先变无色后变红
C.先变蓝后变紫D.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所示的3个实验(图中a处连接压强传感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C.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A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B、C、D,常温下C和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C可用于灭火,E在空气中的含量居第二位。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CH4
B.E→B、E→C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E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
D.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为CO2+C2CO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用CuSO4溶液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B.用CaCO3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
C.用稀H2SO4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D.用点燃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洲同学在学习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Ca(HCO3)2(CaCO3+CO2+H2O= 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2时,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他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 2NaHCO3
(3)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4)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
(5)NaHCO3与盐酸能反应,与BaCl2不能反应。
(提出猜想)
(1)溶质有NaOH、Na2CO3;(2)溶质为Na2CO3
(3)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4)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显碱性
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______
猜想(4)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1)和(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反思应用)
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