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利用井盐和合成氨生产的氨气及二氧化碳生产纯碱的“联合制碱法”是由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傍先生发明的,其氯化钠的利用率高达96%。其原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1)氨极易溶于水,向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可得到饱和食盐水和氨水的混合盐水(称为氨盐水)。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氯化铵溶液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氨极易溶于水,向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可得到饱和食盐水和氨水的混合盐水(称为氨盐水)。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氯化铵溶液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2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某学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选用的试剂是 ( )


A.Ca(OH)2 NaOH |
B.NaOH Cu(OH)2 |
C.稀HCl Ca(OH)2 |
D.NaOH BaCl2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蜡烛熄灭后,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D瓶溶液能吸收CO2)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

(1)二氧化碳应放在________处(填序号);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二氧化碳应放在________处(填序号);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已知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中,如果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往往看不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现有一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却看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向B中滴入石蕊溶液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向B中滴入石蕊溶液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用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碳)自制简易爱迪生灯泡。他将直径0.5毫米的铅笔芯两端接上导线,放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如图甲),连接12伏电源和电流表,闭合开关,铅笔芯发出黄光并渐渐变亮,稍后渐渐变暗。断开电路,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铅笔芯明显变细。继续通电,铅笔芯烧断掉落。

(1)某时刻,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安
(2)请在答题纸图丙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_____。
(3)瓶中的石灰水可起到_____作用。
(4)实验中,铅笔芯亮度渐渐变暗的原因是_____。

(1)某时刻,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安
(2)请在答题纸图丙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_____。
(3)瓶中的石灰水可起到_____作用。
(4)实验中,铅笔芯亮度渐渐变暗的原因是_____。
如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其中两瓶可能是O2和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不可能是O2和CO2 |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不是O2 |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A.A B.B C.C D.D

| 甲 | 乙 |
A. | 双氧水和 MnO2 | NaOH 溶液和 CO2 |
B. | 稀硫酸和铜片 | 水和硝酸铵固体 |
C. |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 水和稀盐酸 |
D. |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
A.A B.B C.C D.D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同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

(1)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
(2)装入药品开始实验,打开止水夹K1,关闭止水夹K2,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就可确定集气瓶C已收集满CO2了;
(3)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B中的澄清水压入集气瓶C中并轻轻摇动,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以下是某同学验证CO2性质时所写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仪器和试剂)200mL量筒2只、玻璃管、CO2气体、肥皂水
该同学进行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

(1)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
(2)装入药品开始实验,打开止水夹K1,关闭止水夹K2,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就可确定集气瓶C已收集满CO2了;
(3)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B中的澄清水压入集气瓶C中并轻轻摇动,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以下是某同学验证CO2性质时所写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仪器和试剂)200mL量筒2只、玻璃管、CO2气体、肥皂水
实验步骤 | 现象及结论 |
Ⅰ将标有“A”和“B”的两个空量筒(200mL)放在实验桌上,往B量筒中充满 CO2气体。Ⅱ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 | 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不下沉,悬浮在中间 |
该同学进行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