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为测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乐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鸡蛋壳 10 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中加入稀盐酸 100 克(足量),每 0.5 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具体数据如表:
(1)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 CO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假定鸡蛋壳中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时间(分钟)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电子天平示数(克) | 160 | 158.2 | 157 | 156.4 | 156.04 | 156.04 | 156.04 |
(1)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 CO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假定鸡蛋壳中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 | B.鸡蛋壳未晾干 | C.鸡蛋壳未充分研碎 |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小金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

(1)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
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石灰、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同学把一块从山中捡来的石灰石做纯度分析,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取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 8g 这种石灰石样品,把 4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能溶于水,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的 m=__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剩余固体质量(g) | 5.5 | m | 1.6 | 1.6 |
(1)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的 m=__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
小乐利用图示实验装置测定某大理石样品的纯度(所含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她取了该大理石样品12.5g,并加入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试验记录如下表:

(1)反应共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时间/s | 0 | 20 | 30 | 40 |
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g | 117.9 | 114 | 113.5 | 113.5 |

(1)反应共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学校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先挤压右侧滴管并微热燃烧管,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再挤压左侧滴管,发现白磷停止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双球管中发生的分解反应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先挤压右侧滴管并微热燃烧管,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再挤压左侧滴管,发现白磷停止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双球管中发生的分解反应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晨利用如图装置进行 CO2性质研究,注射器内装的是足量稀盐酸,硬质玻璃管中有四个棉球,期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关于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把大理石换成易溶于水的碳酸钠粉末则反应速度太快,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
B.若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则反应速率太慢,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
C.通过①②或③④现象的比较,均不能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
D.通过①②或③④现象的比较,均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
州某地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该地石灰石的纯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取 50 克稀盐酸,等分成 4 份。将石灰石样品放烧杯中,然后分四次加入分好的稀盐酸,每次充分反应后都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并将读数记录在表格中。(假设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不计水分散失和盐酸的挥发)
(1)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克。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 空烧杯 | 加入 样品后 | 第一次加 入盐酸后 | 第二次加 入盐酸后 | 第三次加 入盐酸后 | 第四次加 入盐酸后 |
读数(g) | 32.6 | 42.6 | 54.22 | 65.84 | 77.46 | 89.3 |
(1)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克。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为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粉碎后等分成三等份,交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与水,加热不分解)
①甲同学用将样品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②乙同学将一份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某一浓度的盐酸,反应过程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③丙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B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1)甲同学在此测定过程中有两个时间段固体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则在t0至t1时间段,在t5至t6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分别是_____。
(2)乙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多少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经过甲、乙、丙同学的计算,发现丙同学测得碳酸钙质量分数明显偏大)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
①甲同学用将样品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②乙同学将一份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某一浓度的盐酸,反应过程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③丙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B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1)甲同学在此测定过程中有两个时间段固体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则在t0至t1时间段,在t5至t6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分别是_____。
(2)乙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多少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经过甲、乙、丙同学的计算,发现丙同学测得碳酸钙质量分数明显偏大)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
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 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与处理)
(4)已知实验Ⅰ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___。
(5)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经过分析,你认为实验Ⅰ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Ⅱ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 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与处理)
(4)已知实验Ⅰ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___。
A.m(小烧杯) | B.m(大烧杯) | C.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注射器 | | | | | | | | | | |
读数/mL | 60.0 | 85.0 | 88.0 | 89.0 | 89.5 | 89.8 | 89.9 | 90.0 | 90.0 | 90.0 |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经过分析,你认为实验Ⅰ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Ⅱ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