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 空气
- 空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1)、(2)的基本反应类型。
(1)燃烧生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催化剂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燃烧生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催化剂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班同学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 B.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
C.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桌面 |
请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
(1)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3)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1)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3)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碳元素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类似足球状,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
(3)CO2常用于灭火是利用了它密度比空气大,且______的性质。
(4)甲醇(CH3OH)和乙醇一样,也能在空气中燃烧,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类似足球状,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
(3)CO2常用于灭火是利用了它密度比空气大,且______的性质。
(4)甲醇(CH3OH)和乙醇一样,也能在空气中燃烧,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
(2)小明同学想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来做此实验。但小莹同学认为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 。
(3)小莹同学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1/5,原因可能是(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 。
(4)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
(5)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 。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
C.点燃红磷后迅速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
D.红磷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 |
(3)小莹同学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1/5,原因可能是(答一条即可)
(4)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5)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

(1)甲装置:向装置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当看到_____ 的现象时,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仪器
的名称是_____ ,若使装置中的气球胀大,有两类方法
①一是生成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②二是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若
中加入的是水,则锥形瓶中的药品是_____ 。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
,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_____ 。

(1)甲装置:向装置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当看到
(2)乙装置:仪器

①一是生成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二是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若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

有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A和B,A是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B是纯净的氯酸钾,将它们分别均匀加热,则图中关于放出氧气的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火柴,已知火柴头含有单质X、氯酸钾、二氧化锰等,火柴盒侧面含有红磷、三硫化二锑等,试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____的高锰酸钾溶液遇单质 X 燃烧生成的气体褪为无色,该气体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则单质X是_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防止酸雨的形成的措施有___________。 ( 只写一种 )
(2)某同学取一支试管,加入10%的_______溶液,放入三根火柴头,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_____作用。
(3)已知氯酸钾中氯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氯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_________的高锰酸钾溶液遇单质 X 燃烧生成的气体褪为无色,该气体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则单质X是_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防止酸雨的形成的措施有___________。 ( 只写一种 )
(2)某同学取一支试管,加入10%的_______溶液,放入三根火柴头,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_____作用。
(3)已知氯酸钾中氯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氯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
)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 。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4)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
A导管口有气泡即收集
B导管口气泡均匀放出时收集
C导管口有很多气泡放出时收集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 | 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 |||
0.1克![]() | 0.2克![]() | 0.3克![]() | 0.4克![]() | |
40 | 49 | 61 | 75 | 86 |
80 | 77 | 87 | 90 | 92 |
120 | 49 | 92 | 92 | 92 |
160 | 92 | 92 | 92 | 92 |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

(4)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期是
A导管口有气泡即收集
B导管口气泡均匀放出时收集
C导管口有很多气泡放出时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