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 空气
- 空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是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网络(反应条件部分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④⑤⑥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
B.反应①③中MnO2的作用均为催化作用 |
C.反应①②③均属于分解反应 |
D.C、P、Fe均可在空气中燃烧 |
两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定:石灰石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为了反应充分,尽可能的将石灰石粉碎)。不同的小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是他们都成功的测定了所取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第一组)
(1)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质量为ng;
(3)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m、n的代数式表示)
(第二组)
(1)称取6 g样品: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6 g样品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把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 g)。
(2)将50 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然后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称量,记录如下表:
(3)分析数据:
求①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并按意计算题的正确格式答题)
③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答题要求同上)
④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第一组)
(1)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质量为ng;
(3)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m、n的代数式表示)
(第二组)
(1)称取6 g样品: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6 g样品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把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 g)。
(2)将50 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然后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称量,记录如下表: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烧杯和药品总质量(g) | 25.56 | 35.12 | 44.68 | 54.24 | 64.24 |
(3)分析数据:
求①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并按意计算题的正确格式答题)
③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答题要求同上)
④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0.5g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前称得混合物总质量25g,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2g。
(1)反应产生氧气质量为多少克;_____
(2)计算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_____
(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反应产生氧气质量为多少克;_____
(2)计算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_____
(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某集气瓶中乘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气体比例为
),采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而得到的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采用的试剂是( )

A.铁 | B.红磷 | C.木炭 | D.硫黄 |
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要循环。请回答: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填字母编号)。
(2)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______(填字母编号)。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填字母编号)。
A.78% | B.21% | C.25% | D.16% |

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
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__ 。
(2)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 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3)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__________ 。
(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
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后续实验(提示:可从催化剂的概念完成实验。)


编号 | ![]() | 其他物质质量(g) | 待测数据 |
1 | 2. 0 | / | |
2 | 2. 0 | ![]() | |
3 | 2. 0 | ![]() | |
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2)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
a.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 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3)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
(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实验表明,加入![]() ![]() | ![]() ![]() |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考古学家在一个古代的墓葬内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小麦粒。为了解这些小麦种子目前的生理状况,某科学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

(1)首先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因为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NaOH吸收,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一段时间后,若红墨水滴向左移动,说明古代小麦种子仍有生命力,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问该设计方案有何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些小麦播种后仍能正常萌发,但它们在地下墓葬内长时间没有萌发,其环境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首先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因为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NaOH吸收,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一段时间后,若红墨水滴向左移动,说明古代小麦种子仍有生命力,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问该设计方案有何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些小麦播种后仍能正常萌发,但它们在地下墓葬内长时间没有萌发,其环境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下列对塑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
B.废弃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
C.所有塑料都容易燃烧并产生有毒气体 |
D.塑料给人类带来污染,因此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 |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
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