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实验员三藏大师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A.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C.温度下降,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杯60℃100克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恒温蒸发水时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知道哪次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  )
A.第1次B.第2次C.第3次D.都没有晶体析出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如图是反映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A.蒸发溶剂
B.加热热饱和溶液
C.冷却热饱和溶液
D.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_________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18O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观测到它在化学变化中的行踪。在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18O)中,加入ag带标记18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CuSO4中的氧元素全部为18O),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
A.溶液中可以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B.溶液中可以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C.有部分带标记18O的SO42-进入溶液中,但固体质量保持不变
D.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带标记18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没有发生改变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温度在t1℃,A、B二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2)温度大于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关系是
(3)得到A物质的晶体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B物质的晶体常采用方法是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图中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在t℃时,A的质量分数大于B的质量分数
C.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
D.0℃时,A是微溶物质,B是易溶物质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使用的方法是( )
A.蒸馏B.过滤C.蒸发溶剂D.冷却热饱和溶液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步骤(1)中的溶液温度降到0℃,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