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18
O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观测到它在化学变化中的行踪。在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
18
O)中,加入ag带标记
18
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CuSO
4
中的氧元素全部为
18
O),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
A.溶液中可以找到带标记
18
O的SO
4
2-
,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B.溶液中可以找到带标记
18
O的SO
4
2-
,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C.有部分带标记
18
O的SO
4
2-
进入溶液中,但固体质量保持不变
D.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带标记
18
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没有发生改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1-19 05:30: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在20℃时,A物质的溶液100克,恒温蒸发掉10克水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20克水后,又析出6克晶体。则原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再继续蒸发掉10克水,将又会析出__________克晶体。
同类题2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t
2
℃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B.t
1
℃时,将20gC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gC的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从t
2
℃降温至t
1
℃时,所得三种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关系是C>B>A
D.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同类题3
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同类题4
一杯60℃100克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恒温蒸发水时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知道哪次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 )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都没有晶体析出
同类题5
如表为氯化铵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A.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
C.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10℃−20℃之间
D.50℃时,100g水中加入50.0g氯化铵配成溶液,再冷却到20℃,能够析出13.2g固体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溶解度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