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1)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的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1先结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NH3+CO2+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1)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的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1先结晶的原因是
右图为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a、b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时的温度是______ ℃;
(2)要从b物质的溶液中析出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
(3)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以上的a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不低于__________ ℃。

(1)a、b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时的温度是
(2)要从b物质的溶液中析出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3)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以上的a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不低于
向100g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6g白色硫酸铜粉末,此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
A.2.5g | B.1.6g | C.大于2.5g | D.1.6~2.5g |
某温度下,氯化镁饱和溶液浓度为40%,在足量的此溶液中加入4.6g无水氯化镁,最终析出结晶水合物40.6g,则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是( )
A.MgCl2·7H2O | B.MgCl2·2H2O | C.MgCl2·6H2O | D.MgCl2·5H2O |
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
在20℃时,A物质的溶液100克,恒温蒸发掉10克水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20克水后,又析出6克晶体。则原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再继续蒸发掉10克水,将又会析出__________克晶体。
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
A.![]() | B.![]() | C.![]() | D.![]()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2)N点是30℃A物质的 溶液,M点的意义: ,该温度下30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B物质 克;
(3)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
(4)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有晶体析出的是 .

(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2)N点是30℃A物质的 溶液,M点的意义: ,该温度下30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B物质 克;
(3)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
(4)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有晶体析出的是 .
将7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硝酸钠的溶解度 |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