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科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____区域(填“I”“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
(2)生产上要配制5000g12%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2g/cm2)体积为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____区域(填“I”“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
(2)生产上要配制5000g12%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2g/cm2)体积为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时,向一支盛有0.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则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 |
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 |
C.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
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 |
t℃时将某物质的溶液甲恒温蒸掉5g水,没有晶体析出,得到溶液乙,再恒温蒸发掉5g水,析出1g晶体,过滤得到溶液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时,溶液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B.溶液甲一定是稀溶液 |
C.t℃时,溶液乙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
D.溶液丙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溶液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
B.20℃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则20℃时A物质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
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都会有溶质会析出。 |
D.在一定温度时,同种物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
下面有关饱和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
B.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
C.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为该物质的溶解度 |
D.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D.鱼塘中放置喷水泵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
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如人按性别可分为男女,其分类依据是性别,分类结果“男”与“女”就成并列关系。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如“学生”与“男人”就存在交叉关系,前者的分类依据是职业,后者分类依据是性别,他们的交叉地带就是“男的学生”。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
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
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观察下图所呈现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乙图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B.乙图中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
C.丁图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D.丁图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图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