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所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节省了成本,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其模拟流程图如下:

(提示:流程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1)请写出流程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仿照“侯氏制碱法”进行实验制取碳酸氢钠。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NH3气体至饱和,再从b管通入CO2气体,最后获得了碳酸氢钠晶体。

(2)请分析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
(3)有同学建议在装置甲的b导管下端连接乙装置,理由是______。

(提示:流程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1)请写出流程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仿照“侯氏制碱法”进行实验制取碳酸氢钠。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NH3气体至饱和,再从b管通入CO2气体,最后获得了碳酸氢钠晶体。

(2)请分析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
(3)有同学建议在装置甲的b导管下端连接乙装置,理由是______。
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其甜度相当于蔗糖。如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____蔗糖的溶解度。
(2)40℃时,100g水中加入60g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现有60℃时木糖醇和蔗糖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____。

(1)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____蔗糖的溶解度。
(2)40℃时,100g水中加入60g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现有60℃时木糖醇和蔗糖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____。
在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
B.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D.d点时的溶剂质量大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
某工厂在装配一件设备时,不小心把一个用镁合金制造的精密空心小球掉到一个又深、又小的坚固的水泥小洞中,用各种工具都取不出来,有人提出往小洞中倒入硝酸钾溶液使小球浮起的方法。现有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注:溶质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已知该小球的密度为 1.64g/cm3 理论上硝酸钾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_____℃以上。
(2)在以上计算所得的最低温度时,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若小洞的容积为 4000mL,要配制 4000mL 上述饱和溶液,理论上至少需要溶质_____g。
物质 | 溶解度/g | ||||
20℃ | 40℃ | 60℃ | 80℃ | 100℃ | |
硝酸钾 | 31.6 | 64.0 | 110.0 | 169.0 | 246.0 |
氯化钾 | 34.0 | 40.0 | 45.0 | 51.1 | 56.7 |
(1)已知该小球的密度为 1.64g/cm3 理论上硝酸钾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_____℃以上。
(2)在以上计算所得的最低温度时,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若小洞的容积为 4000mL,要配制 4000mL 上述饱和溶液,理论上至少需要溶质_____g。
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控制合理的是(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⑤ |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A.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3.3% |
B.20℃时,将18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8g |
C.60℃时,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剂水 |
D.80℃时,将269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159g |
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1)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
(2)小明在 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1)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
(2)小明在 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 B.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 | 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M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t2℃时,将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
(3)将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要从甲中含少量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

(1)M点表示的意义是
(2)t2℃时,将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3)将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若要从甲中含少量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
表格中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克)
(1)5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
(2)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的方法提纯。。
(3)要使50℃时,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如下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0℃的KNO3饱和溶液中,若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请画出V排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像_____。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KNO3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NaCl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1)5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
(2)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的方法提纯。。
(3)要使50℃时,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如下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0℃的KNO3饱和溶液中,若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请画出V排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像_____。

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
B.30℃时,1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3.1% |
C.将10℃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变为不饱和溶液 |
D.30℃时,将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