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消化系统的组成
-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 + 酶的催化作用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东南中学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此实验能否证明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原因是
(2)表中 号试管内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为 .
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温度 | 时间 | 加碘后的现象 |
A | 淀粉糊1毫升、唾液2毫升、清水1毫升 | 37℃ | 15分钟 | 不变蓝 |
B | 淀粉糊1毫升、唾液2毫升、稀盐酸1毫升 | 0℃ | 15分钟 | 变蓝 |
C | 淀粉糊1毫升、唾液2毫升、清水1毫升; | 0℃ | 15分钟 | 变蓝 |
(1)此实验能否证明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原因是
(2)表中 号试管内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为 .
小丽用某品牌的洗衣粉洗衣服时,发现温水效果比冷水效果好,于是想探究其中原因。她仔细阅读该洗衣粉包装袋上的说明,发现其成分中含有蛋白酶,联想有关酶的知识,按下列步骤进行了探究。①取六只相同的烧杯,各倒入500毫升不同温度的清水,加入2克洗衣粉;②每只烧杯中放入大小相同涂有均匀蛋白膜的胶片;③观察、记录胶片上
蛋白膜消失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回答:
(1)探究中小丽是通过 来判断蛋白酶活性强弱的;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蛋白酶活性最强时的温度为 ℃。
蛋白膜消失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号 | 1 | 2 | 3 | 4 | 5 | 6 |
清水温度/℃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时间/分 | 15 | 12 | 7 | 4 | 8 | 15 |
根据实验回答:
(1)探究中小丽是通过 来判断蛋白酶活性强弱的;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蛋白酶活性最强时的温度为 ℃。
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l~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左下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l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l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哪几号进行对照?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滤纸编号)
(3)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l~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左下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l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l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哪几号进行对照?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滤纸编号)
(3)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开展了酶相关性质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
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
①将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表一:

③实验结果:甲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1)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能不能形成对照组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并阐明理由:__。
(2)实验中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是:__________。
(3)下图显示的是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道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的趋势,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
(查阅资料)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
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
①将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表一:

③实验结果:甲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1)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能不能形成对照组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并阐明理由:__。
(2)实验中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是:__________。
(3)下图显示的是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道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的趋势,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

如图中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2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1)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若将装置F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时会发现乳汁没有凝固,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若将酶和乳汁放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2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装置 | A | B | C | D | E | F |
水浴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凝乳时间(min) | 不凝固 | 7.0 | 4.0 | 1.5 | 4.0 | 不凝固 |
(1)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若将装置F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时会发现乳汁没有凝固,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若将酶和乳汁放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问题与分析)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__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 设计要求 |
步骤一:取3 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 、B 、c ,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 试管加入l 毫升稀盐酸和l 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 毫升唾液;向C试管如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置对照实验 |
步骤二: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控制实验条件 |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 获取实验证据 |
(问题与分析)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__
酶的活性受很多因素的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唾液淀粉酶进行如下实验:
(说明:蓝色的斐林试剂和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斐林试剂与淀粉却不会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麦芽糖的存在与否。)

(1)小明设计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________。
(2)预测A试管加斐林试剂加热后的现象是________。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________。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a)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的淀粉溶液1ml,蒸馏水1ml;b)________;c)然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唾液1ml;d)五分钟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观察现象。
(说明:蓝色的斐林试剂和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斐林试剂与淀粉却不会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麦芽糖的存在与否。)

(1)小明设计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________。
(2)预测A试管加斐林试剂加热后的现象是________。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________。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a)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的淀粉溶液1ml,蒸馏水1ml;b)________;c)然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唾液1ml;d)五分钟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观察现象。
(仙居期末)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两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第2步: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mL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两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老师认为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请你帮小柯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并提出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____。

第1步:取两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 1%淀粉溶液 | 1%稀硫酸 | 蒸馏水 | 碘液 |
1 | 2mL | 0 | 1mL | 2滴 |
2 | 2mL | 1mL | 0 | 2滴 |
第2步: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mL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两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老师认为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

某个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装置:

(1)你认为这一实验应提出的假设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_____影响。
(2)请你预测实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_____试管。

(1)你认为这一实验应提出的假设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_____影响。
(2)请你预测实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_____试管。
为了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号和2号,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中滴人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2支试管内产生气泡的情况。
④2~3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2号试管的卫生棉燃烧得要旺。
查阅资料获知: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中Fe3+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26万倍,FeCl3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1)写出2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转换为________来实现的。
(3)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得出的结论不令人信服,小芳认为: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Fe3+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到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____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的观点。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号和2号,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中滴人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2支试管内产生气泡的情况。
④2~3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2号试管的卫生棉燃烧得要旺。
查阅资料获知: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中Fe3+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26万倍,FeCl3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1)写出2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转换为________来实现的。
(3)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得出的结论不令人信服,小芳认为: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Fe3+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到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____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