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 光合作用的原料
- + 光合作用的原理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A.叶片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 B.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风固沙 |
C.减少噪声,防治噪声污染 | D.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
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 )
A.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D.化石燃料的燃烧 |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多个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和无机盐,这些物质通过_____运输到茎和叶。
(2)图中②表示叶片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用于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③表示在叶片合成的有机物,通过茎和叶的________运输到根。
(4)图中④表示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

(1)图中①表示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和无机盐,这些物质通过_____运输到茎和叶。
(2)图中②表示叶片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用于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③表示在叶片合成的有机物,通过茎和叶的________运输到根。
(4)图中④表示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校园绿化活动中,移栽树木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与作用不相符的是( )
A.根部带土——保护根毛 | B.盖遮阳网——减弱光合作用 |
C.为植物打针输液——补充水和无机盐 | D.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
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作用。这些水分从叶片表面散失,植物靠导管把根部吸收的水输送到叶子。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作用。这些水分从叶片表面散失,植物靠导管把根部吸收的水输送到叶子。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走进大森林中会感觉到空气湿润清新,这是因为植物能够同时进行(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B.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
C.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
小红在学习完第4章后,感到获益匪浅,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太密切了。请应用生产实践知识填空:

(1)在农业生产上,为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尤其是对光的充分利用,在种植农作物时,应当________。
(2)在农场温室大棚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在大棚中安装增加________浓度的仪器(如图)。
(3)栽花或种庄稼都需要松土,这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

(1)在农业生产上,为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尤其是对光的充分利用,在种植农作物时,应当________。
(2)在农场温室大棚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在大棚中安装增加________浓度的仪器(如图)。
(3)栽花或种庄稼都需要松土,这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
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用采水器取某水层水样,分别注满500mL的黑、白瓶各10个并密封。将装满水样的黑、白瓶挂回原水层,24小时后取出测得白瓶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X mg/L,黑瓶( )
A.X+Y | B.X-Y |
C.X | D.因未测起始溶解氧浓度,所以无法得知 |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科用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A、B两组实验:

A组实验: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B组实验: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并上浮,请你推测此气体为________。
(2)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强度越强,________。
(3)表二中1号内无叶片上浮,其原因是1号中________,草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据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温室大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________ 。

A组实验: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灯源与容器的距离/cm | 10 | 20 | 30 |
光照强度/lx | 435 | 375 | 280 |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 10 | 5 | 1 |
B组实验: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 0 | 3 | 9 |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并上浮,请你推测此气体为________。
(2)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强度越强,________。
(3)表二中1号内无叶片上浮,其原因是1号中________,草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据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温室大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