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41年后中国整个海岸线几乎已被日军占领,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陆续被日军封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空军驻防昆明,云南成为阻止日军侵略深入,夺取中国、南太平洋、印度洋制空权的前沿阵地。云南老百姓搬家移舍、献田迁坟,自带干粮和农业工具投入到修建机场的义务劳动当中,通过巨大的人力物力付出在短期内修建31个机场,扩建原有24个机场,其中包括昆明、呈贡、陆良、沾益、保山等十几个可供重型运输机起降的大型机场,为夺回中国制空权保障“驼峰”航线运输大量军用物资,以及运送中国军队参加缅北大反攻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世英《抗战中的云南机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修建云南机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建云南机场对二战的贡献。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材料二 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英国漫画《三头怪兽》,漫画中的怪兽,头部是希特勒,中间是墨索里尼,尾巴上是东条英机。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结合以上表格和漫画材料,解释“走向战争”的表现。

材料三


(2)观察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战争过程呈现的主要特点,分别写出苏德战场和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四 苏德战争爆发,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全。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呼吁齐心协力打击法西斯。1941年10月,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英美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这是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的联合行动。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仅就经济方面互相支援而言,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总额近50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物资。英国得到最多,近300亿;苏联其次,约111亿,包括卡车约45万辆(占苏军车总量50%以上);中国约16亿。美国也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盟国提供的军需、设施、劳务、资源等得到“逆租借”达78亿美元,其中约67亿来自英国和英联邦。此外苏联还得到英国近20亿美元的物资援助。

——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3)依据材料四,指出英法美等国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的原因,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对于消灭法西斯集团的重要意义。

材料五 联合国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摘编自《联合国宪章》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简述联合国成立的主要背景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当前题号:2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工业发达、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侵吞捷克,希特勒在1938年先后制造了五月危机和九月危机。面对严峻局势,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决定要求捷克政府接受希特勒的领土要求。捷政府既不愿意依靠广大的爱国群众,叉把接受苏联的援助看成一种“极端自杀的手段”,最终选择了屈服。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暮尼黑举行会议。30日,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运输工具等必须无偿地交给德国;在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数尚不能确定的地区,由四国代表组成的国际机构占领,再通过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将近五分之一的领土,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二分之一的重工业实力。《慕尼黑协定)改变了欧洲的战略形势,大大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它们发动世界战争的步伐。《慕尼黑协定》远远没有满足希特勒的贪欲。协定签订之后不久,希特勒就制订了一项绝密计划,决定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3月15日,德国.军队侵入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并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慕尼黑协定》能够签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慕尼黑协定》的影响。
当前题号:3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现在战争还在进行,三国的合作是战胜法西斯的保证。特别是太平洋上美国与日本正在鏖战,美国企盼前苏联在结束对德战争后能尽快出兵日本,对日本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减少美军伤亡。如果说在波兰问题上三国频频玩弄民主自由的词句,那么在远东问题上则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由于雅尔塔体制,关于战后世界秩序罗斯福已成竹在胸,它需要前苏联的合作。罗斯福接受威尔逊的教训,在战争尚未结束时就提出这个问题,他担心战争一结束,美国政治又一次被孤立主义气氛笼罩。与威尔逊一样,罗斯福认为,为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安全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实现大国合作而不是大国对抗,让大国共同担负起维护世界秩序的职责。

——摘编自和平《两极的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的具体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的教训”并指出罗斯福所构想的雅尔塔体制的实现情况。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必须警惕其死灰复燃
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
③不能牺牲、出卖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④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图是创作于二战期间的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立场是
A.日本B.中国C.英国D.美国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非、意大利战场形势图,对如图所示战事的发生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材料  1941年12月是已经变成全球战争的这次大战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当月苏联在莫斯科周围开始的反攻证明,闪电战至少在这里是失败了。而且,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头六个月内的辉煌战果严重打击了同盟国,但是失去的领土(甚至是新加坡或菲律宾)从总战略的角度讲实际上都并不真正极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行动以及希特勒无必要的对美宣战,最终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参战了。诚然,单单工业生产力并不能保证军事实力——尤其是德国的作战能力说明,简单地人对人和美元对美元的比较是很荒唐的——但是,大同盟(丘吉尔喜欢这么叫)比起轴心国来在物资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并且它的生产基地也远离德国和日本武装部队,因此它拥有建立一支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所需的资源和机会,而任何一个早期的法西斯侵略对手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力量。实际上,在第二年,托克维尔在1835年关于出现两极世界的预言最终即将实现。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12月成为“第二个重要转折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给二战和战后世界带来的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逐步卷入到中国内部政治事务之中。1943年,美国观察家们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腐败无能深感失望,而中共军队的抗日努力和民主实践使他们产生兴趣。中共为打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员访问根据地的建议。1944年7—8月,美军观察组成员分两批先后飞抵延安,观察组具有政治和军事双重性质,中共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多次报告会,并允许观察组到部队和地方作实地考察。观察组把关于中共的报告源源不断地发往美国,建议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不偏不倚,主张对中共军队给予适当援助,并与中共领导人一起呼吁美国政府督促国民政府进行民主改革。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军观察团组访问延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观察团组访问延安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当前题号:9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从1940年6月5日开始,德国集中主要兵力对法国发动进攻,德军由北向南推进,直逼巴黎。法国政府向美英求救,希望得到支援,而美英认为法国定将陷落,不可救药,它们关心的是法国的殖民地和舰队的前途问题,所以,美国不肯承担军事义务,英国以保卫英伦三岛为理由,没有同意法国的要求。6月10日,意大利作为德国盟友参战,6月14日,德军攻陷巴黎,6月22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军队全部解除武装,并把武器交给德国;法国被肢解成两部分,占法国五分之三的北部工业区由德军直接占领,其余部分表面上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这样,法国军队在不到40天时间内被德军彻底击溃

——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败亡的影响。
当前题号:10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