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文化遗产不仅镌刻着民族的历史足印和文化传统,而且书写着世界的多样色彩和丰富内涵。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请选取上表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一次研学旅行。请自拟研学的主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为选取的世界文化遗产配上解说词。(要求:研学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论结合。)
当前题号:1 | 题型:论述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于战火,淬炼于战火,成熟于战火。1940年,德军直越英吉利海峡,4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小港准备撒离。在德军轰炸和扫射下,法国军队激昂唱起《马賽曲》,最终搬离33.8万余人。法国沧亡后,法国被卖国维希伪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伪政府禁止人民歌唱《马赛曲》。但是法兰西独立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国人民不甘心屈.服。在法国将军戴高乐的领导下,“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在非洲组建,立志保卫家园,《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战歌。1944年8月,法国装甲师进入巴黎,解放巴黎。戴高乐唱着“自由法国”的《马赛曲》来到巴黎,并将指挥部搬到巴黎,高唱着战歌《马赛曲》,“自由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最終解放了法国。

——摘编自闫雪主编《难忘二战:硝烟中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战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赛曲》的影响。
当前题号:2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每次现代战争都是一次革命。”再没有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适合从这一视角来加以总结的了。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世界政治发生的大变革。这场大厮杀最后所造成的世界格局大改组的局面,是交战双方的大国都完全没有料到的。德日意法西斯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战,结果却丧失了它们的海外帝国和全部霸权。西方国家为维持与恢复战前的世界秩序而战,结果却是丘吉尔很不甘心地为大英帝国安排了葬礼。法国与荷兰也都丧失了自己的殖民帝国。西亚、南亚和东南亚都因大战乱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新改组,并在战后年代里通过不同形式纷纷取得独立。在中国,紧随抗日战争而来的是解放战争,一个日本帝国主义最为惧怕的新的革命政权在中国大陆取得了胜利。按所谓多米诺骨牌的比喻,从1945年到60年代初,几乎所有一的新老殖民主义都丧失了它们的殖民帝国。

——摘编自罗荣渠《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次现代战争都是一次革命”的含义,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加以说明。
当前题号:3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41年后中国整个海岸线几乎已被日军占领,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陆续被日军封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空军驻防昆明,云南成为阻止日军侵略深入,夺取中国、南太平洋、印度洋制空权的前沿阵地。云南老百姓搬家移舍、献田迁坟,自带干粮和农业工具投入到修建机场的义务劳动当中,通过巨大的人力物力付出在短期内修建31个机场,扩建原有24个机场,其中包括昆明、呈贡、陆良、沾益、保山等十几个可供重型运输机起降的大型机场,为夺回中国制空权保障“驼峰”航线运输大量军用物资,以及运送中国军队参加缅北大反攻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世英《抗战中的云南机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修建云南机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建云南机场对二战的贡献。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材料二 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英国漫画《三头怪兽》,漫画中的怪兽,头部是希特勒,中间是墨索里尼,尾巴上是东条英机。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结合以上表格和漫画材料,解释“走向战争”的表现。

材料三


(2)观察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战争过程呈现的主要特点,分别写出苏德战场和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四 苏德战争爆发,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全。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呼吁齐心协力打击法西斯。1941年10月,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英美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这是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的联合行动。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仅就经济方面互相支援而言,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总额近50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物资。英国得到最多,近300亿;苏联其次,约111亿,包括卡车约45万辆(占苏军车总量50%以上);中国约16亿。美国也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盟国提供的军需、设施、劳务、资源等得到“逆租借”达78亿美元,其中约67亿来自英国和英联邦。此外苏联还得到英国近20亿美元的物资援助。

——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3)依据材料四,指出英法美等国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的原因,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对于消灭法西斯集团的重要意义。

材料五 联合国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摘编自《联合国宪章》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简述联合国成立的主要背景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当前题号:5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现在战争还在进行,三国的合作是战胜法西斯的保证。特别是太平洋上美国与日本正在鏖战,美国企盼前苏联在结束对德战争后能尽快出兵日本,对日本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减少美军伤亡。如果说在波兰问题上三国频频玩弄民主自由的词句,那么在远东问题上则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由于雅尔塔体制,关于战后世界秩序罗斯福已成竹在胸,它需要前苏联的合作。罗斯福接受威尔逊的教训,在战争尚未结束时就提出这个问题,他担心战争一结束,美国政治又一次被孤立主义气氛笼罩。与威尔逊一样,罗斯福认为,为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安全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实现大国合作而不是大国对抗,让大国共同担负起维护世界秩序的职责。

——摘编自和平《两极的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的具体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的教训”并指出罗斯福所构想的雅尔塔体制的实现情况。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必须警惕其死灰复燃
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
③不能牺牲、出卖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④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材料  1941年12月是已经变成全球战争的这次大战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当月苏联在莫斯科周围开始的反攻证明,闪电战至少在这里是失败了。而且,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头六个月内的辉煌战果严重打击了同盟国,但是失去的领土(甚至是新加坡或菲律宾)从总战略的角度讲实际上都并不真正极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行动以及希特勒无必要的对美宣战,最终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参战了。诚然,单单工业生产力并不能保证军事实力——尤其是德国的作战能力说明,简单地人对人和美元对美元的比较是很荒唐的——但是,大同盟(丘吉尔喜欢这么叫)比起轴心国来在物资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并且它的生产基地也远离德国和日本武装部队,因此它拥有建立一支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所需的资源和机会,而任何一个早期的法西斯侵略对手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力量。实际上,在第二年,托克维尔在1835年关于出现两极世界的预言最终即将实现。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12月成为“第二个重要转折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给二战和战后世界带来的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二战期间,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和两栖 作战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飞机制造技术和火控、瞄准技术的发展,舰载飞机成为海上主要火力突击力量,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支配力量。水下舰艇制造技术不仅使海军拥 有了新的海战力量,并且潜艇在攻击港湾和对陆地实施封锁中极具军事价值。雷达、声呐及其他电子通信等方面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指挥控制系统,并由此产生了指挥舰。新型的登陆舰和水陆两用坦克更加增强了登陆作战的攻击力和有效性。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最终促使海上大型特混舰队出现。这样,军事技术便从作战手段上规定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样式,先是大规模海上决战,而后向登岛作战发展,登岛作战取决于海战的结果。在欧洲战场,由于德军海上力量不足,盟军的登陆作战主要表现为航空兵和舰炮对登陆的火力支援和大规模运输兵员和物资。由此可见,盟军在太平洋战争和欧洲登陆作战中主要采用的作战样式,很大程度上是由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摘编自李元奎等《科学技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及形态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海上军事技术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国海上军事技术发展对二战的影响。
当前题号:9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