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 +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影响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材料 世界文化遗产不仅镌刻着民族的历史足印和文化传统,而且书写着世界的多样色彩和丰富内涵。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请选取上表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一次研学旅行。请自拟研学的主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为选取的世界文化遗产配上解说词。(要求:研学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论结合。)材料 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于战火,淬炼于战火,成熟于战火。1940年,德军直越英吉利海峡,4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小港准备撒离。在德军轰炸和扫射下,法国军队激昂唱起《马賽曲》,最终搬离33.8万余人。法国沧亡后,法国被卖国维希伪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伪政府禁止人民歌唱《马赛曲》。但是法兰西独立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国人民不甘心屈.服。在法国将军戴高乐的领导下,“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在非洲组建,立志保卫家园,《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战歌。1944年8月,法国装甲师进入巴黎,解放巴黎。戴高乐唱着“自由法国”的《马赛曲》来到巴黎,并将指挥部搬到巴黎,高唱着战歌《马赛曲》,“自由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最終解放了法国。
——摘编自闫雪主编《难忘二战:硝烟中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战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赛曲》的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次现代战争都是一次革命”的含义,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加以说明。
——杨世英《抗战中的云南机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修建云南机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建云南机场对二战的贡献。
材料一 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意大利 | 日本 |
国民收入/亿美元 | 680 | 220 | 100 | 170 | 60 | 40 |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 1.5 | 5.7 | 9.1 | 23.5 | 14.5 | 28.2 |
材料二 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英国漫画《三头怪兽》,漫画中的怪兽,头部是希特勒,中间是墨索里尼,尾巴上是东条英机。
材料三

(2)观察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战争过程呈现的主要特点,分别写出苏德战场和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四 苏德战争爆发,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全。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呼吁齐心协力打击法西斯。1941年10月,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英美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这是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的联合行动。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仅就经济方面互相支援而言,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总额近50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物资。英国得到最多,近300亿;苏联其次,约111亿,包括卡车约45万辆(占苏军车总量50%以上);中国约16亿。美国也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盟国提供的军需、设施、劳务、资源等得到“逆租借”达78亿美元,其中约67亿来自英国和英联邦。此外苏联还得到英国近20亿美元的物资援助。
——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3)依据材料四,指出英法美等国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的原因,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对于消灭法西斯集团的重要意义。材料五 联合国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摘编自《联合国宪章》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简述联合国成立的主要背景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摘编自和平《两极的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的具体含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的教训”并指出罗斯福所构想的雅尔塔体制的实现情况。
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必须警惕其死灰复燃
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
③不能牺牲、出卖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④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12月成为“第二个重要转折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给二战和战后世界带来的影响。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二战期间,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和两栖 作战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飞机制造技术和火控、瞄准技术的发展,舰载飞机成为海上主要火力突击力量,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支配力量。水下舰艇制造技术不仅使海军拥 有了新的海战力量,并且潜艇在攻击港湾和对陆地实施封锁中极具军事价值。雷达、声呐及其他电子通信等方面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指挥控制系统,并由此产生了指挥舰。新型的登陆舰和水陆两用坦克更加增强了登陆作战的攻击力和有效性。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最终促使海上大型特混舰队出现。这样,军事技术便从作战手段上规定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样式,先是大规模海上决战,而后向登岛作战发展,登岛作战取决于海战的结果。在欧洲战场,由于德军海上力量不足,盟军的登陆作战主要表现为航空兵和舰炮对登陆的火力支援和大规模运输兵员和物资。由此可见,盟军在太平洋战争和欧洲登陆作战中主要采用的作战样式,很大程度上是由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摘编自李元奎等《科学技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及形态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海上军事技术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国海上军事技术发展对二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