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一)
曹丕(魏)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晨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景,为游子“展转不能寐”而“披衣起彷徨”做了环境氛围的渲染。 |
B.“天汉”在诗中指银河,夜已深沉,星斗纵横,衬托出游子长夜不寐的痛苦。 |
C.“郁郁多悲思”两句是本诗的诗眼句,后文游子的思念和感叹皆由此而生发。 |
D.本诗为五言古诗,由情及景,景中富情,缠绵排恻,抒浓厚愁苦思念之情。 |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注)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度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两诗均作于诗人被贬南巴途中。夏口、汉口,今属湖北武汉,岳阳今属湖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与作者自己的迁谪生涯有关。诗人将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怀,巧妙地与被贬途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情感真挚动人。 |
B.两诗首联“楚客”均指贾谊。《自》诗写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楚客思渺,《长沙》诗写“三年谪宦”,楚客只落得“万古留悲”。 |
C.两诗均用典。《自》诗借“古今怜”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种古今共通的悲剧,《长沙》诗用“有道”和“无情”,暗讽笔触指向当世。 |
D.两诗皆写深秋景象。《自》诗中写“秋水远连天”,透着凄冷寒意,《长沙》诗借“秋草”“寒林”描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色。 |
夜归鹿门歌①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鹿门,山名,在襄阳。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小题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
夜归(清•钱澄之)
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
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
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
犬声出屋春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小题1】颔联两句,描写了诗人夜归所见到□□和□□的两处的景色。【小题2】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诗人在深夜的秋风中,乘舟回家,心情迫切又哀伤。 |
B.最后一联的情景,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境相似。 |
C.诗歌叙写了夜归的整个过程,恰似一幅江上夜行图,变化自然。 |
D.整首诗歌,语言冲淡疏朗,娓娓道来,朴实之中充满韵味。 |
即日
李商隐①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赤岭②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注:①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三年春,诗人在京守母丧,感叹时事而作。《旧唐书·武宗纪》:“会昌二年八月,回纥乌介可汗过天德,俘掠云、朔、北川。”朝廷征发许、蔡、汴、济等六镇之师讨伐。②赤岭,与下句鸿门都是乌介可汗入犯之处。【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苑试春衣”写京中贵家女子在花草繁茂的小苑里试穿春衣。 |
B.“高楼倚暮晖”写京中贵家女子在斜阳中独倚高楼,感到孤独寂寞。 |
C.“赤岭久无耗”写出了征人之妻对远戍赤岭一带的征人思念担忧的状况。 |
D.“鸿门犹合围”说鸿门一带仍被敌军围困,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担忧。 |
题诸葛谼田家壁
贺铸
晚度孔明谼,林间访老农。
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舂。
无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
(注)诸葛谼(hóng):地名,在乌江北八十里,与江南石头城相望,当以诸葛亮而得名。谼:深沟、大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夜访”在诗里不过是提供背景的过场,诗人着意要让读者倾听的,是他自己潜思默运多时的心声。 |
B.灯下夜织,水碾舂米,这些画面唤醒了诗人内心的企求,有似陶渊明“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式的体认。 |
C.一次可能是寻常的访问,在诗人笔下也会成为观照内心波澜的契机,在新颖独特的素材之中,蕴蓄着深长隽永的诗味。 |
D.尾联诗人看到此地环境是如此静谧,民心是如此纯朴,明言自己倦于宦游、企望归隐的意愿。 |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对句与题目照应,侧面描述战争场景。 |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战场的景象,而且写出了军队的威武和士兵的斗志。 |
C.颈联由物及人,不但反映了塞外将士们的思想和情绪,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感。 |
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 |
客思
贾岛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
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
【小题1】贾岛“推敲”的故事,让我们想起“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小题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三句两个“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
B.第二句的“旅人心”三字和诗题相照应。 |
C.“月明里”三字蕴含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
D.末句与“月出惊山鸟”所表现的情境相同。 |
苦寒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①不知屏外寒。
[注]①中酒:喝醉了酒。【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十月边头风色恶”,点明了官军戍边的时间、地点与环境,语言简洁,紧扣题旨。 |
B.诗歌第三句不仅问而不答,引起读者的深思,而且巧妙地将笔触引向对“热官”的描写。 |
C.五、六句描写京城中的高官日上三竿还在府中高卧未起,并未打算从关内启程运送寒衣。 |
D.整首诗歌含蓄蕴藉,对人物的境遇不作过多的评论,却在客观描绘中寄寓着强烈的感情。 |
小 园
清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窥:偷视;寒花:菊花;小立:静立片刻。【小题1】诗歌末句“新月似新霜”,化用了李白《_______》中的诗句。
【小题2】首联中“动”、“窥”两词颇可品味,请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小题3】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请联系诗境具体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