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小题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前者写的是_____,后者写的是疾风骤雨。【小题2】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城》首句中的“寒”字,既刻画出秋雨生寒的清冷特点,也流露出诗人的主观情绪。 |
B.《望湖楼晚景》首句中的 “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风势之猛。 |
C.两诗中的第三句在结构上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D.两首诗中都运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注),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游冶郎:风流少年。【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莲女隔着荷花与人谈笑风生,给人一种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正如王昌龄所写的“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B.颔联勾勒了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写出了采莲女内心的欢乐,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 |
C.岸上的游冶郎三三五五地在垂柳下驻足,他们为岸边优美的的自然景色所吸引,不愿离去。 |
D.尾联写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眼前落花纷纷飞去,诗人不免搔首踟蹰,愁肠空断,一种对时光飞逝、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油然而生。 |
南涧中题①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②。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③。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②亭午:正午,中午。③期(qī):约会【小题1】根据相关信息,推知本诗的作者是唐朝___________(人名)
【小题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
B.“回风”句写秋风阵阵如乐器般摇晃林影的参差和谐,诗人的兴致渐高。 |
C.后八句着重抒发诗人迁贬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 |
D.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宽心情。 |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 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 偶此成宾主。
注:愚溪,位于现湖南省永州境内。唐朝元和五年(810),柳宗元从永州城内迁居到溪旁。
【小题1】诗歌题目交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小题2】诗中三、四句承一、二句进一步写愚池景物,构思奇特,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惊字甚奇”,请分析一下这“惊”字的妙处。
【小题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的理解。
山鹧鸪词·苦竹岭头秋月辉(注)
李白
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
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
[注]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反叛之前,有人邀请李白入幕僚,李白去幽州以后,发现安禄山准备谋反,毅然回归江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秋月辉”点明这是秋月高挂的夜晚,“鹧鸪飞”写出了鹧鸪不安的情状。 |
B.三、四两句交代了鹧鸪惊飞不定的原因,表现出鹧鸪出嫁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 |
C.五、六两句写众鸟前来相劝,挽留,说在南方生活的禽鸟到了北方,多被北方的禽鸟欺侮。 |
D.全诗用故事敷陈开去,在禽鸟生活中加进了婚嫁,劝留的叙述,饶有风趣。 |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归隐之作,在辗转反复、心绪复杂的情况下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幽思。 |
B.“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 |
C.本诗颔联写自己因为不才、多病而被明主弃用、故友疏远,表面上是一连串自责,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悱之情。 |
D.本诗颈联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出岁暮已至新春将临,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归隐南山的心情。 |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叹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注: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小题1】从形式(体裁)看,本诗属___________
【小题2】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忽有村”写的是作者在茫茫水洲之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小村庄。 |
B.“棘篱”句中“漫为门”说的是随便地、草草地留了一个门。 |
C.“野艇”指小船被弃置,“鸟翘”指船头翘起,犹如鸟雀翘起尾巴。 |
D.“嗟叹生计”句中的“此”指的是“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
A.第一联写出了大水泛滥后的一片萧条景象。 |
B.第二联用白描手法写出了百姓的贫困生活,表现了山村的凄凉景象。 |
C.诗中用“寒”字描绘山鸡被冻的瑟缩可怜的样子,暗点季节已是深秋。 |
D.此诗描写自然真实,议论、抒情并用,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
归去来兮辞(节选)
陶渊明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归去来兮”四句,写诗人再次发出“归去来兮”的心声,既然与世俗格格不入,那就息交绝游吧。 |
B.“悦亲戚之情话”四句,写诗人以与家人谈知心话为悦,以琴书为乐,在农人的提醒下,要去春耕了。 |
C.“或命巾车”四句,写诗人在农事之暇,乘兴出游,既探寻幽深的仙境,又登临巍峨的高山之巅。 |
D.“木欣欣以向荣”四句,写诗人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中,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的短暂。 |
A.选文有四言、六言、七言,整伤中包含着参差错落,反映了诗人感情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
B.诗人将回归田园的畅想寄寓在不断转换的景物描写上,极尽夸张渲染,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的情感。 |
C.诗人以白描手法和内心的感受来写归隐后的生活,体现了陶渊明“自然敦厚,淡远潇洒”的艺术特色。 |
D.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闲适安静、乐天自在的意境,从中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①(节选)
杜甫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②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③。
(注)①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观看了李十二娘舞剑器,回忆起开元年间公孙大娘舞剑器时的场面,时隔五十年,有感世事巨变,诗人写了这首诗。②风尘澒(hòng)洞:指连年战乱,烽烟弥漫。③愁疾:深愁。【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运用夸张手法,使人想到先帝时政治清明、歌舞繁华的盛况。 |
B.第一联与第三联形成对比,折射出了历史的兴衰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
C.第四联写到诗人乐极哀来的情绪变化,以月衬之为结尾的抒情张本。 |
D.全诗写皇帝沉迷于歌舞,以致国运衰颓,诗人由此心忧,不知所往。 |
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一个“好”字,是诗人对“十月江南”的整体评价,传达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
B.诗中“可怜”是“可爱”的意思,描写出了江南冬景毫无肃杀之气的特点。 |
C.颈联抓住了冬日的两种典型色彩“黄、白”,为画面增加了丰富的色调。 |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为自己终于成了一个自由自在的闲人、想醉就醉而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