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小题。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小题1】本诗的题材是   
【小题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姑苏人家,傍河而居的风物特点。
B.颔联以名词性短语构成对比写出水乡悠久的历史和美景。
C.颈联“卖”和“载”两个动词,描绘了吴地的繁荣和富足。
D.本诗的语言典雅华美,在简朴疏淡中透出水乡氤氲的韵味。
【小题3】(小题3)赏析独具匠心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六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①,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②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③自古帝王州。

注:①瞿塘峡: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南。②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兴庆宫内。唐玄宗为方便游赏,自兴庆宫筑夹城复道,直通曲江芙蓉园。③秦中,指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时间与地点,“风烟”既指自然风烟,也指国家的战火风烟。
B.颔联暗含史实,“入边愁”指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震动了玄宗。
C.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写出了行宫别院建筑的奢华与游船装饰的华美。
D.整首诗虚实结合,中间两联是实写,景色优美,色彩艳丽,对偶严整。
【小题2】诗歌的尾联有何含义?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友人饯别宴,“欢”字写出了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B.诗中写琴歌效果和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表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
D.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
【小题2】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③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之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该诗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性。
C.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反衬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
D.作者之所以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主要是因为春色将尽,可惜至极。
【小题2】诗歌一、二联的大意是什么?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①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题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的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
B.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
C.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
D.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小题3】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之交 的气候特点。
【小题2】全诗调动多种感觉来描写时令特点,请作分析。
【小题3】分析第三句“怪来一夜蛙声歇”在诗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释) 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陆游,字______________ ,号放翁。
【小题2】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出游的地点、时令,满眼的肃杀勾起了内心无尽的愁绪。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杜陵的怀念。
C.颈联通过“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年老体弱而怅然无奈的情绪。
D.全诗既有登临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小题3】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的表达效果。(100字左右)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闾祠

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属于咏史怀古诗,在追思古人古迹的时候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思想情感。
B.平远江山,古祠漠漠,景物苍茫辽阔,此背景下伫立着诗人孤独寂寥的身影。
C.诗人认为屈原因遭放逐而消亡国之恨,令人不禁悲哀叹息,内心伤感至极。
D.尾联写屈原的吟魂往来于佳卉香草繁密茂盛的楚地,这是一个奇妙的想象。
【小题2】本诗颔联内涵深刻,颇为精妙,请试做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

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

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小题1】从形式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层层渲染之后引出描写对象——嵩山。
B.本诗一开始直接抒发嵩山给予自己的惊喜。
C.本诗虽是写嵩山,却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
D.本诗语言平易舒坦、不做作妆饰。
【小题3】“数峰清瘦出云来”中“清瘦”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武昌。②《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标题,先写泊在鄂州的心情,次句突转,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B.颔联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动静结合,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
C.尾联抒发诗人想起家业早已因战争而荡然无存的感慨,鼓鼙声使主题更加深刻。
D.诗歌语言不用艳藻,淡雅而含蓄,抒情平易而炽热,句法曲折有致,韵味无穷。
【小题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