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请分别说出“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的妙处。(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一项是:
【小题3】“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 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 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居江湖,已十年 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 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小题1】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汉》) |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醉太平”是______;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元曲的“曲眼”________。
【小题2】有人评价这首小令有散曲“当行本色”的特点。所谓“当行本色”,即语言上意深词浅,抒情时明快直捷,艺术形式,上重赋多比。请结合全曲分析这首小令的“当行本色”。
[正宫]醉太平
张可久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胡芦提倒稳。
①囤:用苇篾编织的盛粮食的器具,这里指盛钱的用具。②胡芦提:即“葫芦提”,犹言稀里糊涂。【小题1】“醉太平”是______;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元曲的“曲眼”________。
【小题2】有人评价这首小令有散曲“当行本色”的特点。所谓“当行本色”,即语言上意深词浅,抒情时明快直捷,艺术形式,上重赋多比。请结合全曲分析这首小令的“当行本色”。
对(皂罗袍)这支曲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支曲子借姹紫嫣红的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在无可奈何中虚度,引起人们对美好青春被扼杀的深悲与共鸣。 |
B.“朝飞暮卷”形容轩阁的高旷,源自王勃的《滕王阁》:“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对丽娘乘坐画船游玩时所见的园中春景的描写,表现了丽娘生活的无聊与苦闷。 |
D.“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是对绚烂春景的惊讶与赞叹,也是对辜负美好春光的遗憾,是对美好青春无人赏识无人陪伴的深沉的哀怨。 |
阅读下列晏殊词,完成下题。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把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绿杨”“芳草”“长亭”为离别景象,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次句“年少抛人”指女主人公的心上人轻易地弃之而去。 |
B.下片前二句中“千万缕”说愁之多而无序,化抽象为具体。全句用对比手法,埋怨对方的“无情”,反衬自己的“多情”。 |
C.下片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与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富有言简义丰的韵味。 |
D.整首词婉转流利,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二句外,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排比,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人的心理活动。 |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乌纱:泛指帽子。
该诗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结尾,韵味悠长。联系全诗,分析其艺术特点以及表达效果。
答: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乌纱:泛指帽子。
该诗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结尾,韵味悠长。联系全诗,分析其艺术特点以及表达效果。
答:
阅读下面这首元代的小令,完成小题。(8分)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①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②道,今
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那个:即“哪个”。②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小题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2】请指出“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所运用的手法,并结合这几个句子说明作者所表达的认识。(5分)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①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②道,今
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那个:即“哪个”。②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小题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晨”、“昏”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早到晚都在奔波的感喟。 |
B.第三句中的“闹”指的是上文中的“鸡叫”和“鸦噪”,渲染了繁荣而喜庆的氛围。 |
C.“路遥遥”与“水迢迢”既写出了道路的漫长,也体现了求取功名之路的无限艰辛。 |
D.“今日少年明日老”用语夸张,却道出了青春短暂的事实,饱含着韶光易逝的慨叹。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元)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蘋、红蓼:水边生的草本植物。
【小题1】这首元曲的开头两句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对曲中塑造的渔夫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元)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蘋、红蓼:水边生的草本植物。
【小题1】这首元曲的开头两句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对曲中塑造的渔夫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7 分)
【双调】 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小题1】①这支曲子中,“京口夜泊”是题目,“双调”是( )名,“庆东原”是( )名。(2分)
【小题2】找出能揭示这首元曲诗眼的词语,并阐释其具体含意。(2分)
【小题3】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的表达特点及其作用。(3分)
【双调】 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小题1】①这支曲子中,“京口夜泊”是题目,“双调”是( )名,“庆东原”是( )名。(2分)
【小题2】找出能揭示这首元曲诗眼的词语,并阐释其具体含意。(2分)
【小题3】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的表达特点及其作用。(3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①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②。比人心,山未险。
【注】①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②飞廉:传说中的风神。
这首曲子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天台山的?表达怎样的感情?(6分)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①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②。比人心,山未险。
【注】①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②飞廉:传说中的风神。
这首曲子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天台山的?表达怎样的感情?(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