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鹰词
柳宗元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①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②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注)①砉然:拟声词。②清商:清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凄风”“严霜”使整个画面弥漫着肃杀之气,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
B.飞、击、翻、披、裂、断、掣、捎一连串刚劲有力的动作将鹰的矫健身影和豪迈气度写得铿然有声、砰然有力。 |
C.远近结合,描写鹰展翅俯冲、抓狐捕兔,又腾空而起,扶摇直上。以工笔写其神态,吞咀猎物后傲然挺立,雄视四方,笔酣墨饱,气足神完。 |
D.“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以季节更替喻政局变化,以脱毛换羽暗指自身受到迫害。 |
狼山①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②仙人何处觅?灵槎③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①狼山,位于长江出海口,今江苏南通市。②阆苑,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③“灵槎”即星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笔不凡,写诗人看到江水冲决而出似从天而降,不禁发出“谁凿破”的惊叹。 |
B.颔联写岛屿为晨雾笼罩,蛰居鱼龙因春暖而活跃,以动衬静,给人一种宁静之感。 |
C.颈联以两个问句写寻找仙人,意思是没必要到天上寻找仙人,这里就是人间仙境。 |
D.本诗将狼山远景和近景、实景和虚景多角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意境阔大,气势恢宏。 |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自 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弯曲的树。【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 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
【小题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_____诗,且都是以_______________事件为题材。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至今日。极具讽刺意味。 |
B.“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还不如普通百姓长相厮守。 |
C.《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
D.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讽刺意味处处隐在。 |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诗。【小题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里闻寒水”,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 |
B.“边烽不过秦”,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
C.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境界幽深奇异。 |
D.语言平实,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 |
咏怀诗
阮 籍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①,不见行车马②。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③用自写。
(注)①永路:漫长的道路。②不见行车马:对路过的车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③晤言:对话。⑴诗人这一整天做了哪些事情?请从诗中摘录几个词语来回答。
⑵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试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借月色之惨淡表达离愁别绪。 |
B.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
C.“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表达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
D.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②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②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③三边:泛指边疆。【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写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喧喧”写出汉将营的赫然军威。 |
B.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积雪比作寒光,形象地写出了积雪之厚之冷。朦胧曙色中唯独高悬的旗帜在猎猎飘扬,营造出肃穆的氛围。 |
C.颈联写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突显出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蓟门带山襟海,作为军事要地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
D.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