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第二十二
[金] 元好问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注]元好问,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家。元好问反对堆砌雕琢,宣扬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在诗评方面有独到见解。
【小题1】本诗主要提及了______ 和______ 两位诗人。【小题2】诗的前两句分别从_______ 和________ 两方面对诗人进行了高度评价。
【小题3】诗的后两句反映了评诗人怎样的文学主张?
杂诗①(其六)
曹 植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②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③。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注)①此诗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是年冬天,诸葛亮统蜀军伐魏。魏遣张郃拒亮,明帝亲为送行。曹植为此赋诗明志。②亮:诚然,实在。③太山,这里是指陕西境内的太乙山。其与终南山相接,正当蜀军入魏的冲要之地。【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观”,形容楼阁耸立,如飞鸟之在高空,写出楼阁之高,正适宜于远眺。 |
B.三四句写诗人登高所见,仿佛各个方向都能望到千里之外,视野极为开阔。 |
C.诗中的“烈士”与曹操“烈士暮年”中的“烈士”,都可理解为写作者自指。 |
D.最后两句写弦声转急,琴声悲凉,含蓄婉转地传达出诗人昂扬激越的心境。 |
苦寒行①
曹 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②诘屈③,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④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⑤,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⑥诗,悠悠令我哀。
(注)①《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羊肠坂(bǎn):地名,在壶关西南。坂,斜坡。③诘(jí)屈:盘旋曲折。④罴(pí):一种大熊。⑤怫(fú)郁:忧虑不安。⑥《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小题1】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小题1】对这首诗的内容与艺术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许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诗人态度很镇定。 |
B.三四两句用典,巧妙地暗示了自己的处境,委婉地道出了某些贤圣非圣贤的现状,也与尾句相呼应。 |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和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D.七八两句面对众人的批判,诗人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送韩揆之江西①
李季兰
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②指,一作“招”。③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⑤夏口:今武昌。⑥衡,一作“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
D.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 |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扉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扉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的主旨是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
B.本诗通过一个成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
C.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艰辛,以及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
D.全诗交织着戍卒们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复杂心情。 |
【小题2】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开头几句句式重复,用字大体相同,这是什么手法?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④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四刺史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a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④百越:即百粤,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诗人初任柳州刺史,登高望远,百感交集,写诗寄赠给一同被贬谪的朋友。 |
B.诗歌开篇紧扣题目,写出了荒野辽阔、海天相连的宏大境界,含有深广的情意。 |
C.诗人善于写景,颔联写远景,细致真切地描绘出芙蓉与薜荔在暴风雨中的情状。 |
D.尾联既和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也写出作者音书不达的悲伤孤寂。 |
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①。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②!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③,思我小怨。
(注)①颓:旋风。②遗:遗弃。③大德:指能共患难。
【小题1】诗歌的第一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宋·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子孟公。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宴”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
C.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
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 |
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一、二联)、拟人(尾联)等修辞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