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庭前甘菊花
(唐)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诗人“叹菊花”的原因是“移时晚”,错过了重阳这一赏菊的好时机。 |
B.颈联写“众芳”被精心采撷烘托甘菊生不逢时,即使甘菊的花蕾缀满枝头也无人观赏。 |
C.尾联从侧面反映了甘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 |
D.这首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菊花的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①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②。
日色才临仙掌③动,香烟欲傍衮龙④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①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②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这里指皇帝。③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④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抱【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首句先写“鸡人报晓”,引出下句“进翠云裘”,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
B.颔联“万国衣冠”后着一“拜”字,通过地位上尊与卑的对比,表达了使臣对大唐王朝的崇敬。 |
C.颈联通过写日色才临,仙掌即动,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小中见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
D.本诗按照时间顺序,由上朝前到早朝结束,描绘了皇庭早朝时的庄严肃穆、气派非凡。 |
旅次商山
赵嘏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
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①。
一枝②甘已失,辜负故园春。
(注)①“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②一枝:《庄子·逍遥游》有“鷦鷯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之句。【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虽然漂泊四方,倍感艰辛,但还是认为比不上孔子“问津”艰苦。 |
B.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断崖和芳树,表现了商山景物带来的慰藉。 |
C.诗人以“古今”修饰“京洛尘”,将个体感受升华成了古今人的感受。 |
D.此诗写诗人羁旅途中寓居商山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触发的人生感怀。 |
古风(其十九)
李白①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②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③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
B.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 |
C.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
D.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诸多相似处,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里的“豺狼”都喻指叛军,此外两诗均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 |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
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
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 |
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
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 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置
宋 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首联诗句宛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
B.第一首诗的颈联色泽浓丽,空间开阔,用“落”“寒”稍加点染,标出深秋的时令,不作愁语,气局一新。 |
C.第二首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
D.第二首诗的颈联以景语出之,写登高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
即事①
陆游
渭水岐山不出兵,欲携琴剑锦官城。
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
扪虱②雄豪空自许,屠龙③工巧竟何成。
雅闻岷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
(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八年,诗人自南郑赴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任途中所作。②扪虱:永和十年(354),东晋大将桓温北征,大战关中,王猛来见,一边扪虱,一边纵谈当时的国家大事。③屠龙:《庄子·列御寇》记古代朱怦漫知道支离益懂得屠龙的方法,向支离益请教,费了千金的代价,但因无龙可屠,技艺无法施展。【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出兵”点明当时的政治形势,用语看似平淡,却饱含着浓重的无奈与政治悲哀。 |
B.本诗“醉来”“老去”“玉糁羹”等词语直白浅近、质朴自然,极具生活气息。 |
C.诗人最后要在岷山下用山芋炖一锅鲜美的玉糁羹,表达了自己矛盾过后坚定的隐逸情怀。 |
D.本诗中诗人的心绪十分复杂,既有较为直接的坦陈心志,又有含而不露的隐藏叙述。 |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
杜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蓝田,今在陕西蓝田县,江陵,今湖北刑州。【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想象弟弟携家人从蓝田前往江陵途中的艰辛跋涉,充满挂念之情。 |
B.弟弟离开故土移居至江陵,对诗人来说好比春天到来,足见兄弟情深。 |
C.忘乎所以尽情起舞,行也歌吟坐也歌吟,是诗人内心狂喜的外在表现。 |
D.本诗情绪饱满,感情真挚,其风格沉郁顿挫,与诗人的《登高》相同。 |
山农词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小题1】这两首诗从题材上都是写______,语言风格都趋向______。【小题2】元代范梈在《木天禁语》中这样评论:乐府篇法,张籍为第一,王建近体次之;……要诀在于反本题结,如《山农词》,结却用“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多食肉”是也。请你从两首诗中另找出“反本题结”的诗句,并进行简要赏析。
次韵公实雷雨一首
洪炎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因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注)①公实:郑公实,洪炎的朋友,靖康之变后作有《雷雨》一诗。②胡烟:指金兵南侵。③笺:写给帝王的奏疏。④《晋书·王珣传》记载,王珣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后以大笔如橡指写作大家或其作品。【小题1】前两联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
【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