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宋·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子孟公。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宴”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
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一、二联)、拟人(尾联)等修辞手法。
【小题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9:12: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万里”三句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登临的典故连接起来,写得既有气势又不失飘逸,其中“吹”字极为生动传神,显出了作者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与“近帘钩”三句显现了作者心潮的激荡,在他游目骋怀、欣赏壮景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有王勃当年所见情景“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感,不禁临风嗟叹。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望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中“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秋意凄凉之感,而城头号角声的融入,又使得这种萧条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
E. “愁难着”一词,化抽象为具体,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可谓想象奇特。“岁月”两句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小题2】请给合全词,具体分析词人的形象特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
【小题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两句写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的盛况已不复存在,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因而发出伤感、凄凉之情。
B.“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将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C.“玉关劳苦”和“玉楼歌舞”使用借代的修辞,将守边士卒的风餐露宿和高楼里达官显贵的醉生梦死构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D.“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极具辛辣的讽刺效果,既然无人收复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于东风了。东风若能将胡尘吹去,那东风便可封为万户侯了。词人借此讥讽抗敌无人,表达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之情。
E.两首词都写了春天之景,一个是“残红”,一个是“花过雨”的落红,两位词人都借春天的美景表达青春难再,红颜易老的感伤。
【小题2】请阅读上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
(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