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对酒①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②。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③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④远,老大徒伤未拂衣⑤。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⑤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小题1】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
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 |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
登吴城望湖
清初.邵长蘅
鄱阳湖合赣江流,倚槛江湖望转幽。
湖势北摇匡岳①动,江声西拥豫章②浮。
鱼龙昼啸千艘雨,日月晴悬一镜秋。
回首战争曾此地,荻花萧瑟隐渔舟③。
注: ①匡岳:即庐山,在鄱阳湖北滨。 ②豫章:即今南昌市。③荻花萧瑟隐渔舟:化用了《吴越春秋》中伍员脱险的故事。伍子胥潜身深苇中,遇一渔翁,获救。清初人的诗中提到苇间渔舟渔翁,往往含有政治色彩。
【小题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
【小题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语言清新委婉,意境阔大,虚实结合,有耐人寻味的余韵。 |
B.首联为我们勾勒出鄱阳湖、赣江的大致形貌,生动细腻传神。 |
C.颈联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鄱阳湖在天晴气清时竟能包容日月的壮阔景象。 |
D.尾联笔锋一转,直抒胸臆,感慨兴亡,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伤痛。 |
和周廉彦
(宋)张耒
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
修楔洛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绿浮堤。
(注释)修楔:清明节前后到水边嬉戏,以祛除不祥。天津:桥名,在洛阳。【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诗是_________。
【小题2】本诗颔联“新月已生飞鸟外”将“飞鸟”视为静态参照物,将“新月”视为动态事物,好像是月亮从鸟旁边升上了天空;实际情形是鸟在新月旁边飞,下面诗句与这种衬托写法相同的是( )
A.溪路漫冈转,夕阳归鸟斜。(刘长卿《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 |
B.夕阳鸟外落,新月树端生。(梅尧臣《中秋新界,壕水初满,自城东偶泛舟回》) |
C.惆怅旧堂扃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李郢《上裴晋公》) |
D.人泊孤舟青草岸,鸟鸣高树夕阳村。(韩偓《避地》) |
(1)本诗首联描写诗人踏青时欣赏芳郊暮色的快乐心情,前人评述其写景抒情“不见着力,自然浑成”;请据此赏析首联。
(2)前人指出张耒存在“孤句挺拔而通篇不称”的缺点,因此称道首联而认为后两联浅白。请说说你的看法。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 :(1)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2)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
B.“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
鼓 瑟
陈普
满楼明月调云和,五十弦中急雨过①。
彩凤拂衣鸣翠竹,素鳞鼓鬛出寒波②。
凄凉楚客新愁断,清切湘灵旧怨多③。
一曲更沉人已静,江头云挂绿嵯峨。
注:陈普,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宋亡,他以宋遗民自居,誓不仕元。①“五十弦”:指瑟,最早的瑟为五十弦。②鬛:鱼颔旁小鳍。③楚客:指屈原,他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湘灵:指传说的湘水之神,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
【小题1】这是一首_________(体裁)诗。
【小题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弹琴的地方是在楼上,月光透过薄云融融地照下来。 |
B.第三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彩凤听到琴声后振衣鸣叫。 |
C.最后一联描写了曲罢夜深人静,只见白云缠绕在巍峨山顶。 |
D.诗人想象奇特,诗中大量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描写鼓瑟。 |
夜归鹿门歌①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鹿门,山名,在襄阳。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小题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移居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小题1】在横线上填写《饮酒》中的诗句_______ ,______。
【小题2】同为陶渊明的作品,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借鉴《饮酒》的理解,概括《移居》的主题。
【小题3】仔细阅读两首诗,指出两首诗在写作特点上的一个不同之处,并作简要分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小题1】“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____(人名)。【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移情入景,以悲凉的心境观景,无焰的“残灯”、 摇曳不定的“灯影”流露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
B.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只以神态描写就尽显诗人听闻友人遭贬谪后的震惊之情。 |
C.乐天在读了此诗后曾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可见其诗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
D.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
游东田
(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仟仟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释)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
游东田
(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仟仟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释)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