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诗人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小题1】诗中扣“秋”的词语除“落叶”、“寒灯”外还有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景秋气肃杀,“频”字写出风雨过后雁儿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 |
B.全诗意境深远,写景体现画面感,从天际转向地面,再到更细致的景物,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
C.这首诗的前六句创造了浓烈的客愁气氛,结句则以委婉含蓄的笔触表露自己的心境。 |
D.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
夏 日
[宋] 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释)本篇是诗人罢官闲居乡里之作。诗人罢官还乡之后,这是其中之一【小题1】本诗歌的体裁是( )
A.近体诗 | B.古体诗 | C.歌行体 | D.绝句 |
A.浪漫飘逸 | B.清新洒脱 | C.含蓄委婉 | D.沉郁顿挫 |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小题1】写出体现“山居”生活时间推移的语句觉寒早→霜气晴 →______→ _____ 。【小题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颈联。
【小题3】作者向来是以辞藻华丽见长,而本诗却以朴实的语言写寻常景物,达到了“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效果。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词句评析这一语言特色。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小题1】写出这首诗中所有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本市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小题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小题1】晚唐诗人______(填写作者)也写过《过华清宫》,其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
B.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
C.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 |
D.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①。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潺湲:水流动的样子,也可以指流水声。②接舆:人名,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小题1】诗歌最后一句中的“五柳”是指 __________(人名)。
【小题2】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
B.“寒山”、“暮蝉”点明了季节特征。 |
C.“倚杖”“临风”,写出悠然的心情。 |
D.尾联两处用典,蕴含愤懑不平之音。 |
催 租 行
范成大
输租得钞①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注释)①钞:户钞。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1)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
(2)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踉跄”二字传神地写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气。 |
B.“杂嗔喜”表现了里正转怒为喜、嬉皮笑脸的无赖特征。 |
C.“大如拳”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钱罐很大但仅有小钱。 |
D.“不堪”、“聊”等词细腻地写出农民应对时的谨小慎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