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论诗第二十二

[金] 元好问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注]元好问,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家。元好问反对堆砌雕琢,宣扬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在诗评方面有独到见解。

【小题1】本诗主要提及了______ 和______ 两位诗人。
【小题2】诗的前两句分别从_______ 和________ 两方面对诗人进行了高度评价。
【小题3】诗的后两句反映了评诗人怎样的文学主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9:05: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三游洞序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三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注)①“予自”句: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四川忠县)刺史。“刺史”是唐代州的行政长官,“司马”则是州刺史的属吏。②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③祗(zhī)命:奉命。之:往。④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⑤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⑥矧(shěn):况且。⑦廞:通“嵌”。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

【小题1】文章第二段,作者从□□和□□的角度详细描绘了三游洞的洞石、泉水。
【小题2】以下语句中,全都表现“斯境胜绝”的一组是
①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②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
③寂寥委置,罕有到者④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⑤怜奇惜别,且叹且言⑥晶莹玲珑,象生其中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
B.文章第二段写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可用险、惊、幻来概括。
C.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致与人的感情达到了契合无间的地步。
D.这是一篇诗序,也是一篇游记,叙事简洁,写景生动逼真,写情直抒胸臆。
【小题4】简析第二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本文“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作者借游“三游洞”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题。

直秘阁林公行状

刘克庄

公讳瑑,字景良,世为福清人,少入太学,与兄靖安令君璟同中淳熙十一年进士第。教授鄂州,旧例从州家丐猪羊税钱助养士,公曰:“是不可愧耶?”谢不取,节缩浮费,更有余力增田。

丁母优,服阕,差两浙转运司公事,秩满,得旨待掌故阕,执政面谕欲越次先除,公谢不愿。既归,四年不通问,执政怒,超用他人。久之,除主管史部架阁文字。

轮对,历疏庙堂除授,宫掖请谒之弊,且言:“臣待罪班行,更化前后皆所目击,不知今日立政用人其尽出于公乎,抑犹未免于私乎,其视前日有以异乎,抑无以大相远乎。臣现今世自上至下,由内达外,苟可遂私,靡所不至,良由陛下真诚有余,刚断不足,名为更化而实未尝更化,始欲善治而终不可善治。”别札曰:“民生憔悴极矣,散内帑之储,省掖庭之费,裁横恩滥赏以裕民,可乎?”宁宗嘉纳。

请外,出知兴化军。世史所谓操切之术一不用,专以教化俯循为主,比去,不刑一人。崔科至宽,县令不识诃问,细民不识追呼。又取三县夏税一钱至六十钱户全蠲之,第三至第五等户减半,第一第二等户减三之一,寺院减五之一,于未催之前预为约束,民被实惠。

差知全州,下车甫两月,除提点广西刑狱,足疾,力辞新命。全人闻公当去,皆嗟惜。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公学贯千载,文章典丽,顾不肯以文名,手稿皆焚弃。自奉至薄,笥无新衣,庖无盛馔,特喜施予,族戚蒙赖,晚食祠禄,岁取百千别贮之,五载得千缗。置义田百斛以赡贫宗。

公素清约,视荣利如粪土。历二郡,生业不长尺寸,居室苟完,无广厦突兀之想,田园仅足,无牙筹算计之入。宅前篱落略成门径,舍后花木粗分行列。公处之怡然,万钟五鼎不能与易也。

(选自《全宋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B.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C.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D.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又名大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B.服阕:古人在父母去世后,为父母守孝三年,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C.下车:古代常指官吏被贬。今常用“下车伊始”表官吏刚告老还乡。
D.万钟: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一种量器。孟子《鱼我所欲也》曾用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景良在鄂州担任学官期间,按照旧例由所在州给予猪羊税钱来资助供养读书人。他认为这样做让人感觉羞愧,所以辞谢不接受。
B.林景良面对皇帝指陈时政得失时,敢于直言弊事,并且认为皇帝真诚有余,刚断不足,让改革落入失败境地,皇帝生气并弃之不理。
C.林景良担任兴化军知军,用教化安抚对待百姓,尤其是催缴税收宽松,对当地百姓的夏税有所减免。
D.林景良待己极其严格,衣箱中没有新衣,厨房中没有丰盛的食物,但非常喜欢施舍,家族亲或都蒙受益处,更置义田养活贫穷的族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学贯千载,文章典丽,顾不肯以文名,手稿皆焚弃。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