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子矶① 陆游
塔子矶前舟自横,一窗秋月为谁明。
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
七泽沧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
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注)①陆游到夔州任官,入蜀途中,舟泊塔子矶,作此诗。【小题1】这首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写船泊江岸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入蜀途中的颠沛和孤独。 |
B.“明”写月照中天的景象,暗示了作者对朝廷昏聩不明的愤懑。 |
C.“不减”写作者纵然见到青山美景也难消心头连年积压的怅恨。 |
D.“无端”含作者因白发日增而生发出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感慨。 |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②川:这里指洞庭湖。③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湘蛾:湘水女神,相传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发髻。【小题1】本诗作者黄庭坚,是宋代文学家,号 。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诗人登楼凭栏远眺洞庭湖,“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
B.诗歌首句点题,期中的“风雨”扣“雨中”,“凭栏”扣“望”字。 |
C.本诗化用了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 |
D.本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壮阔雄浑,抒发了诗人搏击风雨的豪情。 |
和周廉彦
[宋] 张耒
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
修禊①洛滨期一醉,天津②春浪绿浮堤。
(注)①修禊:清明节前后到水边嬉戏,以祛除不祥。②天津:桥名,在洛阳。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诗是 。【小题2】本诗颔联“新月已生飞鸟外”将“飞鸟”视为静态参照物,将“新月”视为动态事物,好像是月亮从鸟旁边升上了天空;实际情形是鸟在新月旁边飞,下面诗句与这种衬托写法相同的是( )
A.溪路漫冈转,夕阳归鸟斜。(刘长卿《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 |
B.夕阳鸟外落,新月树端生。(梅尧臣《中秋新界,壕水初满,自城东偶泛舟回》) |
C.惆怅旧堂扃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李郢《上裴晋公》) |
D.人泊孤舟青草岸,鸟鸣高树夕阳村。(韩偓《避地》) |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 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 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用典故, 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
衡阳与梦得①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④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梦得即刘禹锡。安史之乱之后,唐政权动荡,国势衰落。刘、柳二人受政敌排挤连遭贬谪。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古时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刘禹锡曾写诗暗刺朝廷政治危机及得势新贵。【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位友人临歧叙别,回望十年宦海沉浮,难料未来艰险。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述说了人生的艰辛惨淡。 |
B.颔联借风烟漫漫、草木森森的苍凉再点“憔悴”,又借古代名将自比,悲戚中带有自勉之意。 |
C.颈联分析了被排挤的原因,但皆是反语,实为调侃与解嘲,暗含愤懑不平与不改节操的坚毅。 |
D.尾联呼应题目,点明主题。化用典故,以泪之多述情之深,同时委婉明志,将抒情与明志巧妙融合。 |
杂 诗
曹 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小题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用“比”的手法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花李花盛开般灿烂。 |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早晨行走在长江之北,晚上宿止于潇湘之滨。 |
C.五、六句说当时的人们惊异于美人之美,以致没人敢在她面前放声唱歌。 |
D.七、八句说时光飞快地流逝,俯仰之间人就会老去,佳人的美貌难以保持。 |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二)①
杜甫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鸰。②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③
(注)①大历二年,杜甫客居夔州,诗人之弟杜观由长安途径江陵,将达夔州。杜甫收到弟弟的书信,作诗多首,此是其中一首。②鶺鸰:一种水鸟。《诗经·小雅》中“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句以鶺鸰出现在原野比喻兄弟有急难。③星星:指稀疏的白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怪喜鹊,把书信给鶺鸰看,这些都是诗人读了弟弟的来信后的外在表现。 |
B.第三句与曹操《短歌行》中的“绕树三匝”都写了喜鹊,但蕴含的情感不同。 |
C.第四句化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二人都曾身处困境的感慨。 |
D.尾联写诗人虑及弟弟未来的生活,深感愁苦,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关爱之情。 |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①
杜 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②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杜甫48岁,在同谷县住了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②指757到759年。758年,他因上书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一句使用了九字句,写诗人年近半百,名未成,身已老。 |
B.“三年饥走荒山道”中,把“三年”两字放于句首,突显了诗人苦难历程之久。 |
C.诗歌前两句含有诗人对年老困窘的感喟,诗人在《登高》里也有过类似的感叹。 |
D.长安城中凭父兄余荫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诗人因此劝导世人“富贵应须致身早”。 |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小题1】从诗的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诗。【小题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足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你谈谈苏轼赞扬林逋《梅花》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
赞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②。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释)①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②扁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助其实现霸业后,乘扁舟归隐五湖。③鹓雏:传说中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庄子自比鹓鶵,将惠子比作鸱。【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全诗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
B.首联点题,上句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此乃登楼之所见。 |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
D.颈联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虽遭困顿,可依然有凌云之志,他希望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归隐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