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感愤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按要求作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本诗颈联的用典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及蕴含的情感。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①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池口:地名,今安徽贵池。黄庭坚在做官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时写下本诗。②属玉:水鸟名。③舂锄:水鸟名,即白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参以名理,颇具理趣,写景淡雅而有风致。 |
B.“身闲心苦一舂锄”中这个“苦”字实际是诗人触景生情,而又将情感投射于外物的结果。 |
C.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而联想到鱼,表达了努力仕进、不甘淡泊的心境。 |
D.尾联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表达的情感却和本句不同。 |
(3)本诗颈联的用典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及蕴含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①,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②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④,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⑤,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⑥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①羁:马笼头。②幽并:幽州和并州,民俗任气尚侠。③楛(hù)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④的:箭靶。下文的“月支”“马蹄”都是箭靶名称。⑤接飞猱(náo): 射中飞猿。⑥中:心中。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2】“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运用了“赋”的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小题3】清代学者称曹植诗“极工起调”,意思是曹植作诗非常讲究开头,请简析本诗开头两句的精彩之处,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①,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②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④,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⑤,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⑥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①羁:马笼头。②幽并:幽州和并州,民俗任气尚侠。③楛(hù)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④的:箭靶。下文的“月支”“马蹄”都是箭靶名称。⑤接飞猱(náo): 射中飞猿。⑥中:心中。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借问”领起四句补叙人物身份来历,“游侠”暗示了少年的鲁莽好勇。 |
B.“宿昔”以下八句用多种手法,极力渲染人物的英姿飒爽、武艺超群。 |
C.“边城”以下六句写军情紧急,少年勇赴国难,纵横疆场,呼应开篇。 |
D.结尾八句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格调昂扬向上。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氓》) |
B.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
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
阅读高适的《燕歌行》,完成下列小题。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小题1】诗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小题2】阅读诗歌的最后两句,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请联系全诗内容简要概述。
答: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小题1】诗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小题2】阅读诗歌的最后两句,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请联系全诗内容简要概述。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却东西门行
曹 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①,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②。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注)①转蓬:飞蓬,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②相当:相遇,相逢。
【小题1】诗歌前八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奈何此征夫”至“何时返故乡”六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征夫的生活?这些内容体现了什么主题?
却东西门行
曹 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①,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②。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注)①转蓬:飞蓬,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②相当:相遇,相逢。
【小题1】诗歌前八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奈何此征夫”至“何时返故乡”六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征夫的生活?这些内容体现了什么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园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交接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指车马。③墟: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④披:拨开。
【小题1】对这首诗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分别概括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所写内容的情感。
《归园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交接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指车马。③墟: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④披:拨开。
【小题1】对这首诗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语调悠然自在,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描绘了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
B.开头四句侧面写“静”,诗人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 |
C.中间四句着意描写生活的动态,继说之交往者都是农夫,相谈的都是“桑麻”,营造了纯朴的动人氛围。 |
D.最后四句说明作者此时心中亦乐亦忧的是作物与耕地。 |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
使心伤。
(注)
怆悢(liàng):悲伤。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小题2)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主旨。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

(注)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一二句中“奇”字,总写出了凤凰自视甚高、不同凡俗、高蹈于世的形象特点。 |
B.第三到六句以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等举动刻写了凤凰品格、志向和抱负。 |
C.第九十句中“商风”即秋风,点明了凤凰的艰辛处境,写出了其自珍自爱的形象特点。 |
D.凤凰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诗中以此来比兴和象征,使诗歌主题隐晦而曲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小题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实际上表明了作者的怡然自得之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这种情感表现在哪里。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小题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五篇。它以猜想的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反映作者对“归隐园田居”后生活的美好期待。 |
B.诗人结束了劳动,独自一个人怀着“怅恨”之情,转回家去。,“怅恨” 二字表明他对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的生活的厌倦之情。 “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致道路的荒凉和艰难,透露出时代特定背景的影象。 |
C.“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这两句托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完美地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 |
D.此诗取材独特,既细致地描绘了田园风光,又详细陈述了劳动状况,以天明到傍晚这整个白天时间里的活动为题材,其视角新颖,另辟一境,与《归园田居》前四首连读,全面深刻地再现出陶渊明辞官归隐初期的生活情景及其心路历程。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
《诗 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桃夭
《诗 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