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露初晴注
唐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唐宣宗大中年间,唐朝与吐蕃、回纥等民族的统治者曾一度休战,边境得到暂时安宁。作者当时途经边塞,写下这首诗。【小题1】请赏析这首诗颔联的表达效果。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
秋郊闲望有感 韩偓①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②,楚汉宁教作战场。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②《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选取了富有秋天特征的“枫叶”“秋霜”“碧云”等意象,描绘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深秋景色。 |
B.诗歌颔联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冲浪健游,鳞片如雪;乌鸦在夕阳下自由飞翔,翅膀闪着金光。 |
C.全诗围绕“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地观赏眼前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秋景,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 |
D.这首诗前四句描绘秋郊秋景图,后四句联系自己的遭遇,感时抒怀;以乐景衬哀情,脉络清晰。 |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①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释]①绿烟:云翳。【小题1】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第3、4句一冷一热,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 |
B.诗歌第9、10句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及时行乐的情怀。 |
C.诗题中的题眼是“问”字。 |
D.诗中显露了一个风流自赏、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体现了李诗旷达奔放的风格。 |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②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翮(hé):鸟的翅膀。【小题1】(原创)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
B.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鸣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
C.诗的第八句不止“敛翮”二字形象逼真,“遥”字尤具神态,仿佛这只鸟儿老远便收紧了倦飞的翅膀,箭一般直投松荫。 |
D.这首诗通篇比喻,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自己从误落尘网到归隐田园的过程。 |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鸣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篪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①芦篪(chí):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
B.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日下随着芦篪声蔓延开去。 |
C.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
D.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为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 |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这首诗前两句侧重_________,后两句侧重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之情。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恕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午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说从梦中醒来到西湖之上再游览一次,结尾说古时的贤人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的快乐。 |
B.颔联运用拟人、对偶手法,通过描述乡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
C.尾联“归去”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挡住屏风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结局。 |
D.本诗结构圆合,以门”始,以“闭门”终,表达宦情淡薄。文章也自然淡泊,意境闲淡情趣悠远。 |
新秋雨后
齐己
夜雨洗河汉,诗怀觉有灵。
篱声新蟋蟀,草影老蜻蜓①。
静引闲机发,凉吹远思醒。
逍遥向谁说,时注漆园经②。
(注)①蟋蟀:多栖息于草丛间,一般在8月开始鸣叫。蜻蜓活动的季节主要在夏天。②漆园:庄子称为漆园吏,故后世多以漆园指代庄子。
【小题1】下列对这茁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秋时节,雨后的天空如洗过一般,如此景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和诗意。 |
B.雨后静谧的环境引发诗人的闲趣,凉风又让诗人从悠远之思中回过神来。 |
C.诗人虽然感到逍遥却无人理解,于是用为《庄子》作注来排遣这种落寞。 |
D.本诗写最抒怀结合,协警见出诗人的才情诗思,抒怀则可见其人生态度。 |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元帝时位至垂相,多次向朝廷进谏。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珍。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
B.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清秋己至,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
C.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是不一致的。 |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
远游①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②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①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②著处:处处,到处。【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
B.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
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