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秋雨后

齐己

夜雨洗河汉,诗怀觉有灵。

篱声新蟋蟀,草影老蜻蜓

静引闲机发,凉吹远思醒。

逍遥向谁说,时注漆园经

(注)①蟋蟀:多栖息于草丛间,一般在8月开始鸣叫。蜻蜓活动的季节主要在夏天。②漆园:庄子称为漆园吏,故后世多以漆园指代庄子。

【小题1】下列对这茁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秋时节,雨后的天空如洗过一般,如此景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和诗意。
B.雨后静谧的环境引发诗人的闲趣,凉风又让诗人从悠远之思中回过神来。
C.诗人虽然感到逍遥却无人理解,于是用为《庄子》作注来排遣这种落寞。
D.本诗写最抒怀结合,协警见出诗人的才情诗思,抒怀则可见其人生态度。
【小题2】颔联中“新”“老”二字准确细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30 10:45: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岳渎经

唐李公佐

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

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振动,稍稍岸。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栗,不知其由尔。乃渔者时知锁,其兽竟不复。”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简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

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蠹毁,不能解。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选自鲁迅编选《唐宋传奇集》,略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命渔人及能者数十    水:游泳
B.稍稍岸,时无风涛 就:靠近
C.其兽竟不复    见:看见
D.原之远近 隰:低湿的地方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夜钓龟山之下    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①加以牛五十余头,锁振动  ②尔其无忘父之志
C.①乃渔者时知锁    ②某,而母立于兹
D.①俾淮水永安流注海 ②是寡人之过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B.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C.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D.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描述无支祁的一组是
①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    ②白首长鬐,雪牙金爪。
③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  ④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
⑤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⑥禹授之章律,不能制。
A.①②③B.①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⑥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杨衡告诉李公佐,他在任楚州刺史时,遇到过无支祁。
B.无支祁外貌像猿猴,但是并不是山神,而是水神,能生活在水下。
C.无支祁力量很大,不能轻易驯服,但是被庚辰制服。
D.李公佐在阅读《岳渎经》时,知道了关于无支祁的记载。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
(2)文字古奇,编次蠹毁,不能解。
(3)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 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小题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无名擒盗
牛肃【唐】
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藏中。岁余取之,尽为盗所将矣。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长史谓曰:“三日不得盗,罪!”长史惧,谓两县主盗官曰:“两日不得贼,死!”尉谓吏卒游徼曰:“一日必擒之,擒不得,先死!”
吏卒游徼惧,计无所出。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相与请之至县。游徼白尉:“得盗物者来矣。”无名遽进至阶,尉迎问故。无名曰:“吾湖州别驾也,入计在兹。”尉呼吏卒:“何诬辱别驾?”无名笑曰:“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摘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尉喜请其方。无名曰:“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尉白其故,长史大悦,降阶执其手曰:“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无名曰:“请与君求见对玉阶,乃言之。”
于是天后召之,谓曰:“卿得贼乎?”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天后许之。无名戒吏卒:“缓,则相闻。”
月余,值寒食,无名尽召吏卒,约曰:“十人五人为侣,于东门北门伺之,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往视之。问伺者:“诸胡何若。”伺者曰:“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亦撤奠,即巡行冢旁,相视而笑。”无名喜曰:“得之矣。”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冢开,割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
奏之。天后问无名:“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对曰:“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今寒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奠而哭毕,巡冢相视而笑,喜墓无损伤也。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计急必取之而逃。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天后曰:“善。”赐金帛,加秩二等。
(选自《太平广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公主纳之藏中   纳:收下
B.君可先入白之   白:禀告
C.无名戒吏卒     戒:告诫
D.可踵之而报     踵:亲自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尽为盗所将矣/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尉喜,请其方/其人居远未来
C.即巡行冢旁,相视而笑/吾尝跂而望矣
D.今者更不追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判断最合理的一项是
A.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
B.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
C.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
D.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苏无名有“擒奸擿伏”之能的一组是
①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
②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
③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
④无名戒吏卒:“缓,则相闻。”
⑤冢开,割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
⑥今寒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
A.①④⑥B.①②③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武则天要求的三日破案,下放至吏卒游徼这一级,限一日破案否则死罪。作品一开始便营造了案情严重,紧张急迫的气氛。
B.苏无名料定这伙人会在清明节后的寒食节这天,借出城扫墓之机取走藏在棺中的赃物。可见,寒食节是破案的关键时间节点。
C.作者善于抓住读者对侦案故事的好奇心理,巧妙的运用设置悬念、引而不发的艺术手法,丝丝入扣地叙写出破案的过程。
D.本文并未对胡人的作案时间、手法,以及苏无名如何判断胡人所窃是太平公主之物作出解释,但不影响作品的完整性。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
(2)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
(3)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