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试题。
(1)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

阙题①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缺少题目。原有题目因故失落,后人加标“阙题”二字。

A.山居即兴B.咏物寄意C.幕春思归D.青溪怀古
(2)依据“春与青溪水”一句,发挥想象,作一段景色描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超过40字。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晚望嵩亭有怀

罗邺

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注)① 罗邺,唐朝余杭人。有文名,尤擅律诗。科考屡下第,漂泊湘、浦间,不得志,晚年赴职单于牙帐,郁郁而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起句写漂泊不定的浮云和流水,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思归之情。
B.第二句写湖上亭子与湖岸青山相对,引发出后面的登亭远望、所见有怀。
C.虽然望嵩亭周围景色优美,整日可观,但作者仍觉得它终是异乡,不能久留。
D.诗的最后以景结情,说自己好似修竹,孤独无依,透露出作者无所归依的迷惘。
【小题2】本诗的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壸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内心渴求的旷达。
B.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C.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深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D.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小题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月
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小题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小题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首联集工巧的对仗、生动的夸张、形象的双关、强烈的对比多种修辞于一体,并巧用数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D.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E.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小题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柝。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草

何正

春来无处不芳菲,色透湘帘好染衣。

南浦晚烟凫鸟没,曲江寒雨鹧鸪飞。

高人有意怜新绿,游子无心恋旧归。

淮海年年空入望,六朝王业竟成非!

(注)①何正,元代分水人(今浙江桐庐县人),曾辗转游仕各地,后弃官,号云壑道人。②淮海,古地名,桐庐古代属淮海范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双重否定句式展示了一个春花烂漫的世界,烘托了环境的美好,为写春草营造了氛围,接着侧面写出了草色之浓绿。
B.颔联意境开阔,野鸭隐没在江边的晚烟中,鹧鸪在曲江的寒雨中飞翔,诗人虽未直接写春草,但春天的活力依然扑面而来。
C.颈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借那些有高蹈情志者和游子对盎然新绿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比,突出了漂泊游子的思乡怀归之意。
D.全诗语言雄奇奔放,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由景及人,以乐景写哀情,在春景的描绘中寄寓了诗人浓厚又深广的情思。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竹响的主题。“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
B.一个“疑”字,既直接地刻画了诗人静卧衙斋倾听的神态,又间接表达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的勤政爱民品性。
C.官衙本是嘈杂之地,可是诗人却能在嘈杂中寻觅一处静地让自己的心得以安放,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风雅不俗。
D.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纯以白描手法作诗,诗、画融为一体,以诗提升画的意境,以画增添诗的韵致,相得益彰。
【小题2】诗歌最后一句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妙处?请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平蔡州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①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②元和十二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③天宝:唐玄宗年号,被称为太平盛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隐含官兵克复蔡州、百姓重见天日之意。
B.“城头鼓角”四字未正面描写战事,而是从侧面来写,与首句共同渲染出蔡州静寂紧张的气氛。
C.“忆旧事”暗含对比,从“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地揭示了百姓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
D.诗歌语言平白流畅而又言近旨远,用笔虽看似平易,却于浅易的诗意中融入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小题2】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③裛(yì):通“浥”,沾湿。④莱(lái):草名,即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小题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菊那淡雅的风姿;“融融”运用通感,“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
B.第二联用典写菊花之美,写色说成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写香说成与罗含宅中的菊花一样,这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C.第三联对比鲜明,一“禁”一“怯”,写菊花不怕被露水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赋予了菊花软弱的性格。
D.第四联阐述菊花希望自己被制成美酒,装在金鹦鹉螺状的酒杯中,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实际暗含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小题2】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