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郊闲望有感   韩偓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②《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选取了富有秋天特征的“枫叶”“秋霜”“碧云”等意象,描绘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深秋景色。
B.诗歌颔联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冲浪健游,鳞片如雪;乌鸦在夕阳下自由飞翔,翅膀闪着金光。
C.全诗围绕“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地观赏眼前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秋景,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
D.这首诗前四句描绘秋郊秋景图,后四句联系自己的遭遇,感时抒怀;以乐景衬哀情,脉络清晰。
【小题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惨戚”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04 11:18: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深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
B.有上书请佞臣者 则有国怀乡,忧谗畏讥
C.流水清浊,在其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D.朕欲使大行于天下 欲大义于天下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可堪教令   行拂乱其所
B.朕所任,皆以为贤 名者谁?太守自谓也
C.是犹源浊望水清 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不欲诈道训俗 能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那个上书的人想出的办法倒是真的可能辨别出谁是佞臣,可见他本人一定不是佞臣。
B.太宗认为上书者的办法很好,但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是因为这种办法弊大于利,会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教化百姓。
C.魏武帝曹操是一代枭雄,同时也是一个奸狡巨滑的人,太宗一向看不起他,所以不愿意向他学习。
D.由上段文字可以看出,太宗虽为一代明君,但也并不都是时时从善如流,善纳谏言,这是由封建帝王的本质决定的。
【小题4】翻译句子
(1)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②云和:地名,出产乐器。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
B.“冯夷空自舞”,写动人的瑟声吸引了河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来表现他对湘灵哀怨的理解和同情。
C.本诗摹写音乐使用的表现手法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同,都运用了“以声类声”来体现音乐的魅力。
D.“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白芷的芳香交织汇合,顺着流水,化作悲风飘过洞庭湖。
E. 全诗描摹了湘灵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
【小题2】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

同类题5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祥,字世休,朔方人也。祥少有文武才干,仕周太子车右中士,袭爵武遂县公。高祖践阼,拜仪同,领交州事,进爵阳城郡公。祥在州颇有惠政。后数年,转骠骑将军。伐陈之役,从宜阳公王世积,以舟师出九江道,先锋与陈人合战,破之,进拔江州。上闻而大悦,下诏曰:“骠骑高才壮志,是朕所知,善为经略,以取大赏,使富贵功名永垂竹帛也。”寻拜蕲州总管。后以行军总管从晋王广击突厥于灵武,破之。迁右卫将军。仁寿中,率兵屯弘化以备胡。炀帝时在东宫,遗祥书曰:“将军总戎塞表,足使李广惭勇,魏尚愧能,冠彼二贤,独在吾子。”炀帝即位,汉王谅发兵作乱,遣其将綦良自滏口徇黎阳,塞白马津,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帝以祥为行军总管,军于河阴,久不得济。祥谓军吏曰:“余公理轻而无谋,才用素不足称,又新得志,谓其众可恃。恃众必骄。且河北人先不习兵,所谓拥市人而战。以吾筹之,不足图也。”乃令军中修攻具,公理使谍知之,果屯兵于河阳内城以备祥。祥于是舣船南岸,公理聚甲以当之。祥乃简精锐于下流潜渡,公理率众拒之。祥至须水,两军相对,公理未成列,祥纵击,大破之。东趣黎阳讨綦良等。良列阵以待,兵未接,良弃军而走。于是其众大溃,祥纵兵乘之,杀万余人。进位上大将军,赐缣彩七千段,女妓十人,良马二十匹。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从征吐谷浑,祥率众出间道击虏,破之,俘男女千馀口。赐奴婢六十人,马三百匹。俄拜燕郡太守,被贼高开道所围,祥称疾不视事。及城陷,开道甚礼之。会开道与罗艺通和,送祥于涿郡,卒于途。
(选自《隋书·史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B.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C.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D.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曰/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公竭诚奋勇/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爵,一般指由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一般称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则减三等袭爵。
B.践指踩、踏,阼指大堂前东西的台阶。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故践阼一般特指帝王即位、登基。
C.屯兵在古代是多义词,既指守卫的士兵,屯田垦荒的军队,也可指驻扎军队,文中指屯田垦荒的军队。
D.奴婢指旧时丧失自由、为主人无偿服劳役的人,其有罪人、俘虏及其家属等,秦汉后通常男称奴,女称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祥少有才干,治理颇有惠政。年少时他就表现出了文武方面的才能,在北周曾任太子车右中士;在管理交州期间,他能施行仁爱之政。
B.史祥护边有功,获得晋升赏赐。他跟随杨广在灵武大破突厥,升职为右卫将军;后又随炀帝征讨吐谷浑,大败敌军,获得丰厚赏赐。
C.史祥作战勇猛,得到皇帝夸奖。在讨伐陈军战役中,他身为先锋,率水军一举攻下江州,得到高祖充分肯定,认为即使李广等人也不能及。
D.史祥善于谋略,作战取得胜利。在平定杨谅之战中,史祥周密部署,对敌方情况做了深入分析,将余公理打得措手不及,又乘胜追击,大胜綦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骠骑高才壮志,是朕所知,善为经略,以取大赏,使富贵功名永垂竹帛也。
(2)俄拜燕郡太守,被贼高开道所围,祥称疾不视事。及城陷,开道甚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