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5分)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杨伯峻《论语译注》)
【小题1】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1分)
【小题2】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4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论语阅读(15分)
【小题1】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宰我问:“三年之丧,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期可已矣__________食旨不甘___________
(2)孔子的“恕道”指的是什么?(2分)
(3)孔子的“恕道”与他对冉求、宰我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小题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13.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人,故退之。”(11.22)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
由也兼人____________
(2)从以上三章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和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3)在第二、三章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一种原则,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9分,每题3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出人也远矣出:超过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羞耻
C.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D.士大夫之族族:一类
【小题2】(小题2)就文言特殊句式看,下面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灵异者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小题3】(小题3)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段的层次结构是:总分总式B.本段论述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C.本段论述的角度是:从正面论证D.本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等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每句4分,20分)
⑴自牧归荑,洵美且异。⑵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⑶及尔偕老,老使我怨。⑷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⑸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翻译:⑴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封:使……成为疆界
B.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心:怀恨在心
D.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孙甫不愿意买那块砚的原因又是什么?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②愈:胜过,强些。③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④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试分别概括孔子立身行事的原则和公孙丑、孟子求“道”的观点。(4分)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道而立”。(5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赤壁赋》中,苏轼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随遇而安的消极情绪,但他能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在佛家与道家思想中寻找出路,气度豪迈、洒脱,胸怀开朗,达观超然。
B.《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宋荣子、列子等人才能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游境界,这是蜩与学鸠甚至大鹏无法企及的。
C.《短歌行》中,曹操由人生短暂进而产生求贤若渴的忧思。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歌纵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抒写心忧天下之情。
D.《与妻书》中,林觉民直指社会惨状及根源,立志推翻满清王朝统治,同时也深爱妻子及家人,为给家人带来种种磨难而深感内疚。革命大义与脉脉人情融为一体,感人至深。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小题1】公西华认为“弟子不能学”的东西是什么?(1分)
【小题2】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言论似有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3)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连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
(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青文中的面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小题2】作为地名,文中“东京”即今天的(限填城市名)(1分)
【小题3】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3分)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宋史》
【小题4】(小题4)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3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