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离娄章句下》)
(注)①试:考验。②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1)对于评论他人,孔子和孟子有何相同的主张?请简要概括。(2分)
答:     
   
(2)对评论者,孔子和孟子有何不同的告诫?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题目。(12分)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第八》》)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
注:①劳:辛劳,劳苦。②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③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1)上述两则材料中,孔子强调了礼和 之间的关系;而荀子则强调了礼和 之间的关系。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礼可以对人的行为、情感起 作用。(6分,每空2分)
(2)李泽厚在《论语今读》里说道:“……礼制人伦不只是在理性关系,而更在融理于情的人情味道上。”你认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还保存着哪些传统礼节或礼仪?能把什么样的“理”融入到浓浓的人情味里?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6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①。”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②。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③也,自经于沟渎④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篇十七》)
(二)子夏日:“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⑤。”(《论语·子张篇十-》)
(注)①齐桓公与公子纠是兄弟,桓公夺得君位,杀了公子纠,管仲是公子纠的家臣,没有自杀殉主,而此后辅佐桓公。②我们都将像野蛮不开化的夷狄一样。③谅:像普通百姓一样遵守信用。④为小节而自杀在山沟里。⑤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闲:木栏,这里指界限、范围。
(1)这两则材料共同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2)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请就此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4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文后题目(8分)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孔子认为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孟子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孔子认为,“多见而识之”与“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相比,后者是次一等的智慧。
【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4分)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斲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馀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缃帙(zhì):浅黄色的函套。②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③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④裒(póu)聚:聚集。⑤呻占(zhān):诵读。⑥柢(dǐ):树根。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所认为的正确的读书方法的一组是
①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②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
③采其华而忘其实
④始乎博,终乎约
⑤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⑥尊所闻,行所知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⑤D.④⑤⑥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小题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
【小题2】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请对此措施进行评析。(4分)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24-25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
25.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1)原思为之宰①,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②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
注:①原思:孔子的弟子;为之宰:为孔子家宰,当在孔子为鲁司空司寇时。②与:给。
(2)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论语•雍也》)
注:子华,即公西赤。使,为孔子出使。釜,六斗四升。庾,二斗四升。秉,一百六十斗。
【小题1】“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品质?(1分)
【小题2】结合选文,请简要评析孔子对待财富分配问题的态度。(4分)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贡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注重民意,君轻民贵,师生平等和谐等观点,充分说明孔子是主张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社会的。
【小题1】从甲文看,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依据是什么?(1分)
【小题2】乙段文字,对儒家有关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结合《论语》的有关内容简要说明理由。(4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
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孟子的富贵观。(1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