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每句4分,20分)
⑴自牧归荑,洵美且异。⑵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⑶及尔偕老,老使我怨。⑷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⑸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翻译: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0-18 04:59: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述睿,赵州人也。父齐参,宝鼎令。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朱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垣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疾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注)①颜、闵:孔子弟子颜回、闵损,以德行著称。②游、夏:孔子弟子子游、子夏,以文学著称。③伊挚:伊尹,辅佐商汤的重臣。④广成:即广成子,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时期人,隐居在崆峒山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B.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C.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D.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东汉许慎《说文》释义“孤”为“无父也”,之后也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之人。
B.史馆修撰,部门名,负责掌修国史,唐代时将史馆从秘书省分离出来,使其取代修史之职。
C.践祚,又称“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东阶为阼阶,为主位;“践祚”指走上主位登基为帝。
D.紫金鱼袋,紫指紫衣,金鱼袋用以盛鲤鱼状金符,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着紫袍,佩金鱼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述睿不慕高官,喜好归隐。父母去世后,孔述睿兄弟都归隐于嵩山,孔述睿多次被征召为官,却一直心向隐居。
B.孔述睿有才有德,深得赏识。孔述睿被刘晏上表举荐有颜回、闵损之德,子游、子夏之才,深得代宗、德宗重用。
C.孔述睿多次辞官,不被应允。孔述睿每次被朝廷授官便找借口推脱,致仕还乡之前,他的辞官请求一直不被允许。
D.孔述睿性情纯朴,被召祭祀。孔述睿受皇命前往祭祀覆没将士的骸骨,因为皇帝认为他生性纯洁朴实,堪当此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2)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同类题3

阅读课文四至九段,完成下面问题。

去年,孟东野往,吾(① )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② )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③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④ )而早世,如吾(⑤ )衰者,(⑥ )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⑦ )死,而汝抱无涯之(⑧ )也。”孰谓(⑨ )少者(⑩ )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⑪ )乎?

呜呼!其信然(⑫ )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⑬ )而夭(⑭ )其(⑮ )乎?汝之纯明(⑯     )而不(⑰ (⑱ )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1)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⑲ )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2)

虽然(⑳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 )日益微,几何 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无知 ),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 )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 )其成立 )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3)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竟 )此而 )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 )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吾与汝曰(________)
(2)吾年未四十,而茫茫(________)
(3)而齿牙动摇(________)
(4)皆康强而早逝(________)
(5)如吾衰者(________)
(6)能久存乎(________)
(7)恐旦暮死(________)
(8)而汝抱无涯之也(________)
(9)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________)
(10)孰谓少者而长者存(________)
(11)强者夭而病者乎(________)
(12)其信然邪?(________)
(1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________)
(14)吾兄之盛德而其嗣乎(________)
(1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乎(________)
(1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_______)
(17)汝之纯明而不蒙其泽乎(________)
(18)汝之纯明而不克其泽乎(________)
(19)何为而在吾侧也(________)
(20)虽然,吾自今年来(________)
(21)志气日益微(________)
(2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________)
(23)无知(________)
(24)其无知(________)
(25)汝之子十岁(________)
(26)又可其成立邪(________)
(27)又可冀其成立邪(________)
(28)竟以此而殒其生乎(________)
(29)其竟此而殒其生乎(________)
(30)其竟以此而其生乎(________)
(31)别有疾而至斯乎(________)
(32)使者妄称以应之耳(________)
【小题2】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小题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2)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3)“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吴众香书
明 陈弘绪
季夏,雷荣予持手札至,兼荷以新刻《孙可之集》见惠。此书与《刘蜕集》,俱雠校精密,剞劂不苟,诚案头佳本也。唐人之集散亡而不传者什之七八,其不足传者无论。乃昔卓然见于韩、柳文集,如退之所称之侯喜,子厚所称之吴武陵,一以为其文甚古,一以为可追西汉。两君著作,必有大过于人者,今其集俱无存矣。欧阳公《艺文志》,载有吴武陵书一卷,而他氏之目,则俱无之;若侯喜所作,则虽欧《志》亦已不睹其名,独其载于《英华》《文粹》者,仅仅未绝耳。二人推于韩、柳之人,彰明较著如是,而其 集俱不免于散亡,其他泯没者,又何可胜道!幸而孙樵、刘蜕诸人之书,尚存于今日,则何可不急为流布?
虽其流布之于今日,犹恐传之未久,终归散亡。苟听其隐显,任其完缺,则其散亡也必矣。
仁兄于唐人诸集随得随刻,使微者赖之以复显,残者赖之以复全,真快举也。然弟则谓不独唐人之集当流布也,宋世之集其传止于今者,盖亦可数矣。姑举一端言之,宋之古文始于穆伯长,伯长矫杨、刘骈丽之习,力以韩、柳为宗,其后遂有苏子美辈,典雅之文出焉。而尹师鲁、欧阳永叔翕然一变于古,则皆 伯长所开也。然伯长不特长于古文而已。……则是宋之文统与宋之道统,皆自伯长倡之,伯长之文必非无 关系之作也。今其集亦未见于世。马端临《通考》,有《穆修集》三卷,而近日焦弱侯太史亦列其目于《经 籍志》,与端临所考数正合。则是集固未尝亡于海内也,特未有好事者为之流布耳。嗟乎,古文之存于今
者鲜矣!藏书之家,秘之而不以示人;剞劂之家,求之而不可遽得。两者不相与谋,则是古文终无流布之日,可叹也!即伯长一人推之,其余可知!
故弟以宋世之集亦不易得,而况于唐人。唐人之集,如孙樵、刘蜕诸人之尚存者,犹且隐显于时,而况于侯喜、吴武陵辈之著述乎?望仁兄留意广为搜罗次第受梓当必有起而助之以成千古之快举者矣因事漫及颇觉琐琐。一切寒温不悉,惟谅。
(略有删改)
【注】①雠校(chóujiào):校对文字。②剞劂(jījuē):刻镂用的刀凿,这里指雕刻印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荷以新刻《孙可之集》见惠 见惠:赠送给我
B.而他氏之目,则俱无之     目:眼中
C.使微者赖之以复显 微:隐没
D.伯长矫杨、刘骈丽之习     矫:纠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不足传者无论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B.犹恐传之未久   不知东方之既白
C.求之而不可遽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故弟以宋世之集亦不易得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称赞侯喜,柳宗元称颂吴武陵,原因在于韩、柳认为侯、吴两人都有超过当时常人的道德智慧。
B.即使是韩愈、柳宗元所赞赏推崇之人的文集到现在都不流传了,其它不流传的文集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C.作者认为吴众香及时刻印唐人文集,避免了部分文集的残缺及失传,所以对此举动表示了肯定和赞美。
D.作者认为唐宋古文在今天保存、流传很少的原因之一,是收藏者与雕刻印刷者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望 仁 兄 留 意 广 为 搜 罗 次 第 受 梓 当 必 有 起 而 助 之 以 成 千 古 之 快 举 者 矣 因 事 漫 及 颇 觉 琐 琐 。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听其隐显,任其完缺,则其散亡也必矣。
(2)则是集固未尝亡于海内也,特未有好事者为之流布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日:‘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释)①乾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
【小题1】文中的“长安”就是现在的_____一带。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于娄公所  (2)信道未  (3)无乃与伯休异乎  (4)以此为哉
【小题3】下列各句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以我故为之。/尔无忘乃父之志。
B.能定能应,不物诱。/阿母汝求,便复在旦夕。
C.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犹且从师而问
D.叹曰:“我本逃名,……”/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2)予意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
【小题5】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李生请他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为发端,借题发挥,揭露了那些以“隐士”为名,而实为求取利禄之徒的丑陋面目。
B.娄公以“市隐”作为斋名,有自我标榜的意味。
C.作者对小隐和大隐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小隐和大隐是两种不同的境界,而隐于何处是区分小隐和大隐的重要标志。
D.作者借韩伯休的故事,旨在与娄公进行对照,借此进一步质疑娄公隐逸的动机。
【小题6】作者认为娄公不是真正的隐士,而是为了“求显”。请从文中概括相关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