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论语阅读(15分)
【小题1】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宰我问:“三年之丧,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期可已矣__________食旨不甘___________
(2)孔子的“恕道”指的是什么?(2分)
(3)孔子的“恕道”与他对冉求、宰我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小题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13.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人,故退之。”(11.22)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
由也兼人____________
(2)从以上三章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和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3)在第二、三章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一种原则,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02 09:08: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医者汤伯高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
【小题1】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其中,“赠序”的内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赠医者汤伯高序》就属于赠序。
B.“屏”,本义是对着门的小墙,其功用是挡住视线使人从门外看不到门内的人或物,可引申为“屏蔽”“退避”“摒除”等意思。这里的“屏”就是“摒除”之义。
C.“郡”,形声字,形旁“阝”为“邑”字的变形,一般称作“右耳旁”。从“右耳旁”的字,本义大多与地名、邦郡、区域有关,例如“都”“邦”“郊”“郭”等。
D.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医的人虽然积极钻研医术,但也难以成为良医。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3)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 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 (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 (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哪,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 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哪,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科,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哪?(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众应科,抬尸下)
【小题1】对(端正好)一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唱词一开腔便用“没来由”“不提防”这样平常轻松、口语化的言语与“犯王法”和“遭刑宪”这样人生的大不幸相提并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现出了窦娥的冤屈。
B.这首曲词表达了窦娥的怨愤、不平之气,交代了窦娥承受到的灾难,她虽冤深似海,却不敢指责官府,只能在那里怨天尤人,空叹息。
C.在这段唱词中,窦娥用“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表达出了人生无常,世间之事难以预料的喟叹,大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意。
D.这首曲词写出了窦娥蒙受冤屈之深,世间的不公与代表正义的“青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把控诉的矛头引向了“天地”这一最大的根源。
【小题2】从节选的这段文字看,窦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分析。
【小题3】窦娥的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请从每桩誓愿的目的角度说明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惨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战!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縠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向者,仆亦尝下大夫之列,陪外延来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欲昂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书不能恶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仆不相师   望:埋怨,责备。
B.岩穴之士   显:使……显,发现。
C.仆亦尝下大夫之列 厕:参与,杂置。
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文采:文章华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
B.修身者,智之符 此小大之辩
C.故祸莫惨欲利 少卿视仆妻子何如哉
D.欲昂首伸眉   至于鞭箠之间,欲引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安写信给司马迁,让他利用中书令的职位推贤进士,但司马迁因受了宫刑,屈辱难当,抑郁寡欢,迟迟没给任安回信。
B.作者善用铺排,如士人托世立身的“五有”、无所建树的“四不遂”,层层深入,气势磅礴,充分表现出了宫刑给作者带来的极度屈辱。
C.作者认为,自己身受宫刑,如果贸然推贤进士,评论朝政,势必会被认为是轻视朝廷,羞辱当世的士君子们。
D.作者受辱不死的原因在于想发愤著书以留名后世,生死荣辱的艰难抉择充分显示了作者不屈的斗争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
(2)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有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釭续晨,与役夫更驱呵,甚累神抱。有时或釭死睫交,黑暗中又遭其缘榻过面,泊泊上下,则不可奈何。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釭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 向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酿鲜肥,又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

(注)①爱:隐蔽。②趫:行动轻捷。③黾:勉强。侻:狡猾。跧,quán:蜷缩。④釭:油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之初未为居时 某:我B.墉地面 堵:填堵
C.与役夫更驱呵   吻:嘴D.又鼠口腹矣 资:供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时或釭死睫交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用合昼伏夕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C.向韫椟服物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D.其人无御之之术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的居所,曾经是富商家的粮仓,鼠洞极多,天天都有老鼠出入,对人毫无畏惧。
B.作者为了杜绝鼠患,曾经二三十天想不出好办法,为此事很是烦忧,患上了瘙痒病。
C.作者认为如果没有狸猫的存在,凭借人力,就是再怎么劳累也没有抵御老鼠的方法。
D.作者在末段用讽喻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来端正小人的行为,小人就会祸害人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迨 夜 始 背 釭 潜 窥 室 内 洒 然 予 以 是 益 宝 狸 矣 常 自 驯 饲 之 到 今 仅 半 年 矣 狸 不 复 杀 鼠 鼠 不 复 出 穴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
(2)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