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菊说
(元)戴良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艰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处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选自《全元文·卷一六三二》)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俯仰:应付,周旋
B.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齿:并列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错: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之象:形象,引申为特征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A.貌严气刚吾尝终日思矣
B.鲜有当乎意吾还也
C.岂果有异于爱菊心乎足以极视听
D.菊不能自贤,惟先生能贤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
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反省自己。
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
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和渴求之心。
【小题5】(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2)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①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②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噉③,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昳④。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⑤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⑥酒良,彘首如泥,客皆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 ①姑苏:今江苏苏州市。②烝:同“蒸”,一种烹调方法。③噉:同“啖”,吃。④昳(dié):午后太阳偏斜,指午后。⑤谢公墩:山名,因晋代谢安而得名。⑥羹定:肉熟。
【小题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戊子中秋戊子:天干地支纪年。下一年为“己丑”。
B.亡何,真州尤贡父至亡何:没多久。“亡”通“无”。
C.金陵全局下浮下浮:在下方浮动。
D.客皆而不能绝于口以醉甘:甘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B.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C.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D.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议论开头,阐明了佳节、胜境、名流三者偶遇之难得,间接交代了此次游赏的时间、地点和同游人的身份,并点明作记缘由。
B.第二段记叙游赏的缘起。唐眉岑擅长蒸猪首,几位客人相继到来,佳节美食本已高兴,唐眉岑仍提议游赏金陵美景,又添雅兴。
C.第三段记叙游踪、描写景致。作者用月中桂影比喻江中模糊的帆影,用轻薄的面纱比喻山岚雾霭,用取镜自照的形象比拟随园。
D.第四段由事生感,乐极而悲。大家饮酒作诗,嘱袁枚作记,袁枚因为月圆之故而生悲欢离合的愁思,表达知音难觅的悲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兹物难独噉,就办治,顾安得客?
(2)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②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中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斶:读chù。颜斶,齐国隐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  握:跟随 B.功不立    矜:夸耀
C.清静贞正以自    虞:担忧 D.乃今闻细之行 人:小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则再拜辞去也②择其善者从之
B.①推选禄焉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C.①君子可侮哉②置杯则胶
D.①夫玉生山②海运则将徙南冥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颜斶“不畏权贵、洁身自爱”的一项是( )
①斶亦曰:“王前!”     ②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③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④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⑤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⑥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宣王召见颜斶时,颜斶让齐宜王上前,以这种看似无礼的行为来引起齐王与大臣们的不满,从而说出自己“士贵于王”的观点。
B.全文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齐王、颜斶的个性品格及思想感情,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C.为了使自己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不遭到破坏,颜斶拒绝了宣王的邀请,表现了他纯正自守、安贫乐道、向往自由的高尚品格。
D.颜斶引用典故、古语辩证地阐述了王与士的关系,特别是在论证“生王不如死士”时,有力地说服了宣王,使他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屿之萦回穷:极尽
B.云销雨,彩彻区明霁:雨过天晴
C.遥襟畅,逸兴遄飞甫:刚、顿时
D.所赖君子见,达人知命机:机会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地势极南溟深②怀帝阍不见
B.①兴尽悲来,识盈虚有数②关山难越,谁悲失路
C.①访风景崇阿②屈贾谊长沙
D.①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属于实写美好秋景的一项是(    )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
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③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④爽籁发而清风生
⑤天柱高而北辰远
⑥秋水共长天一色
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小题4】下面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对滕王阁景色正面描写中,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田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丹漆,鲜艳欲滴,恍如画中。
B.第三节开首远近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写出了作者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D.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笑对人生的执著态度。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
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
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
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
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
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   谏:劝止、挽回
B.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C,万物之得时   善:喜好、羡慕
D.帝乡不可期   帝乡: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仕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门虽设常关②举世誉之不加劝
B.①登东皋舒啸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二虫又何知?
D.①既白以心形役②有鸟焉,其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
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
文体名称。
B.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
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的“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
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D.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的陶潜那种顺应自然、乐夫天
命超生死的思想,完全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人性弱点
的主要表现。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阿房宫赋》)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1)齐、楚之精英( )
(2)弃掷逦迤( )
(3)日益骄( )
【小题2】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A.骊山北构而西折B.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后人哀之而不D.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来于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离骚》(节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王之踵(zhǒng)武及:赶上
B.指九天以为兮正:作证
C.夫唯灵修之也故: 缘故
D.余既不夫离别兮难:难过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离骚》(节选)中,作者在诗歌开篇突出了他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其作用是表现出作者出身高贵,楚国是他的祖国,爱国是他的本分。
B.诗篇中,“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这几句显示了屈原明知犯颜直谏是要触怒君王的,但他为了国家抛弃了顾虑,表明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节操。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现实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D.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小题4】对文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渔父》
A.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B.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C.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D.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卒葬之卒:士兵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十分之一
C.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相:帮助
【小题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山洞因为在华山的南面而得名,它分为前洞和后洞,其中去前洞游览的人很多。
B.华山洞的后洞很深,那些喜欢游览的人都不能走到尽头,王安石在洞里走的路程不足这个洞的十分之一。
C.作者认为成就一件事需要志、力、物三个条件,其中志最重要。
D.王安石在最后称“王某”,这是因为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名字时,常常只作“某”字,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①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②行、草:行书、草书。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天久雨寒( )
(2)民有诉扇负债二万者( )
(3)遂偿所负( )
【小题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与《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倾都之孔道①,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又往往诧野火转燐②于夜归牧唱之儿童。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③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④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⑤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注)①孔道:大路,通道。②野火转燐:野外荒坟中飘转的燐火,俗称“鬼火”。③野人:乡野之人,农夫。④优伎:泛指歌舞表演。⑤谣俗:风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女朴鄙:浅陋
B.耸秀不可悉:熟悉
C.于阴晦迨:遇到
D.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资:资助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丛灌疏篁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而亭之前仍其旧于其身也,耻师焉
C.尽亩水无不然客亦知夫水月乎
D.始粉黛歌舞之宫愿十五城请易璧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施山原为越国调教、训练美女西施、郑旦之所,经千百年变迁,成为私人之地。
B.文中描述了西施山书舍的布局及周围环境,也说明了写作此记是应商伯子的请求。
C.本文笔调平易朴实,淡淡几笔便描摹出一副赏心悦目、和平宁静的水光山色图。
D.作者对今古变迁的议论,流露出悼古伤今的忧愤,交织着对时事易变的深刻思考。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花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2)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