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察看 |
B.夫夷以近夷:平安。 |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
D.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 |
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
C.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
D.作者认为尽了自己的志向,却不能到达,也可以没有什么遗憾。 |
(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后 赤 壁 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①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中国古代散文精粹类编》,有删改)
【注】①冯夷:水神。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后 赤 壁 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①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中国古代散文精粹类编》,有删改)
【注】①冯夷:水神。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
B.今者薄暮薄:接近 |
C.已而叹曰已而:不久 |
D.披蒙茸,踞虎豹披:穿 |
A.凛乎其不可留也相与枕藉乎舟中 |
B.予乃摄衣而上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C.攀栖鹘之危巢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D.盖二客不能从焉于是余有叹焉 |
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赤壁赋》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初秋之景。 |
B.《赤壁赋》中,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发表议论,《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写的都是舟中发生的实事。 |
C.作者在散步时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舍舟登山,游山后又登舟,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融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 三者中“志”最重要。 |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
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 |
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曹丕《典论·论文》)
【小题1】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小题2】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
【小题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字。
(1)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2)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小题4】文人不应相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曹丕《典论·论文》)
【小题1】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能:擅长 | B.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胜:尽,表达 |
C.于辞无所假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 | 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 |
A.①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B.①王粲长于辞赋。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
C.①文人相轻,自古而然。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
D.①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②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
(1)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2)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小题4】文人不应相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小题。
古语云:“有 志 于 功 名 者 必 得 功 名 有 志 于 富 贵 者 必 得 富 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节选自《了凡四训》)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小题2】《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是明代的 。
【小题3】《了凡四训》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为。
【小题4】本文作者将人立志比喻为树有根,意在阐明一个怎样的道理?请简要概括。(不超过50个字)
古语云:“有 志 于 功 名 者 必 得 功 名 有 志 于 富 贵 者 必 得 富 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节选自《了凡四训》)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小题2】《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是明代的 。
【小题3】《了凡四训》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为。
A.《诫子书》 | B.《三字经》 | C.《训子文》 | D.《弟子规》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谓周君曰:“君之国小,尽君子重宝珠玉以事诸侯,不可不察也。譬 之 如 张 罗 者 张 于 无 鸟 之 所 则 终 日 无 所 得 矣 张 于 多 鸟 处 则 又 骇 鸟 矣 必 张 于 有 鸟 无 鸟 之 际 然 后 能 多 得 鸟 矣。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选自《战国策·东周》)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战国策》是一部 (体例)史书,由西汉 整理编订。
【小题3】 杜赫认为周君应该投资给什么样的人?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谓周君曰:“君之国小,尽君子重宝珠玉以事诸侯,不可不察也。譬 之 如 张 罗 者 张 于 无 鸟 之 所 则 终 日 无 所 得 矣 张 于 多 鸟 处 则 又 骇 鸟 矣 必 张 于 有 鸟 无 鸟 之 际 然 后 能 多 得 鸟 矣。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选自《战国策·东周》)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战国策》是一部 (体例)史书,由西汉 整理编订。
【小题3】 杜赫认为周君应该投资给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①
张孝祥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②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③下,酌水应怀古。德耀④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⑤。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⑥暮。桐乡⑦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注释:①本词是绍兴二十六年九月作者在建康送别被遣归的家人李氏之作。②黄花:菊花,此借指李氏。③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望夫山:此指采石矶附近的望夫山。④德耀:梁鸿之妻孟光,字德耀。此借指李氏。⑤荆布:荆钗布裙。⑥衡皋:即蘅皋。生长有蘅草的水边。⑦桐乡:指今安徽桐城。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诗句与重阳节有关的一项是( )
【小题3】①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中,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请在张孝祥《念奴娇》一词中找一例这样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其效果。
②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念奴娇①
张孝祥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②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③下,酌水应怀古。德耀④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⑤。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⑥暮。桐乡⑦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注释:①本词是绍兴二十六年九月作者在建康送别被遣归的家人李氏之作。②黄花:菊花,此借指李氏。③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望夫山:此指采石矶附近的望夫山。④德耀:梁鸿之妻孟光,字德耀。此借指李氏。⑤荆布:荆钗布裙。⑥衡皋:即蘅皋。生长有蘅草的水边。⑦桐乡:指今安徽桐城。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二句,点出了季节,且暗示了送别的地点。词人在长江边送别,不时地仰望着满天寥廓的秋色。 |
B.“不如江月”二句,进一层写出内在的思绪。“伊”,指李氏。词人不想化身为江上的明月,在清夜光照情人,与之同行。 |
C.“德耀归来”二句是说虽已富贵,怎忍抛弃曾同甘共苦的贤妻!这是词人心中痛苦的呼唤,也是对遣归李氏的悔恨和自责。 |
D.“默想音容”三句,写暮色中词人独立在长着香草的水边,望着远去的行舟,脑海里浮现起李氏的音容声貌,遥念着孩子。 |
A.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C.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D.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
②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
B.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阅读下文言文,完成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 |
B.乳二世乳:喂养 |
C.以手阖门阖:关闭 |
D.吾家读书久不效效:效仿 |
A.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人非生而知之者 |
B.然余居于此不能容于远近 |
C.顷之,持一象笏至填然鼓之 |
D.庭中通南北为一君为我呼入 |
A.第二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
B.第二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神不散。 |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
D.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 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 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薄:迫近。 |
B.顾安所得酒乎顾:不过,可是。 |
C.归而谋诸妇诸:相当于“之于”。 |
D.披蒙茸,踞虎豹披:披露,表露。 |
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C.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D.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
(1)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翻译句子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