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
人有恶苏秦(武安君)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
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东周之人也鄙:粗俗,浅陋
B.廉如伯夷,不敢素餐素餐:素食,蔬菜类食品
C.而不来期:约定时日
D.臣之固不与足下合者趣:志向,目标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表述中,全都表明苏秦“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的一项是
①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    ②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
③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  ④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
⑤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 ⑥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⑥D.②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说明自己也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结尾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自己好心没有好报的处境。
B.苏秦指出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都是因为他们“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C.苏秦认为故事中那个小妾虽然能够“活主父,存主母”,但是却因为摔落酒杯而被主父鞭笞,这就是因忠信而获罪的不公平事例。
D.苏秦认为自己像故事中的妾一样,忠信得罪。如果受到罪罚,他担心以后来侍奉燕王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了。
【小题4】(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2)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3)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韩愈《讳辩》)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虽有槁暴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无以至千里
D.举匏尊以相属侣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字解释不准确的是( )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白茫茫的雾气)
B.是故无(贵:地位高。贱:地位低)
C.假舟楫者,非能也(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A.蚓无爪牙利惑不解
B.皆出于此乎可怪也欤
C.至无见而犹不欲归吾与子之共食
D.师道之不传久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小题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游于是乎始B.弟子不必不如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吾从而师之
【小题5】下列各项关于句式分类正确的是( )
①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而今安在哉
⑥不拘于时
⑦月出于东山之上
⑧渺渺兮予怀
⑨何为其然也
A.①②/ ④/ ③⑥⑦/ ⑤⑨/ ⑧
B.①④/ ②/ ③⑥⑦/ ⑤⑨/ ⑧
C.①②/ ③⑦/ ④⑥/ ⑤⑨/ ⑧
D.①②/ ③⑥⑦/ ④/ ⑤⑨/ ⑧
【小题6】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的方式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苏文中主客问答其实是苏轼两种人生态度的交锋。
B.苏文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在朋友的安慰之下,苏轼最终从苦闷中走出来,通过明月与江水的阐述引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对比,表达了寄情自然的旷达情怀。
C.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屈辱郁闷,于是游山玩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之情。本文是作者宴游西山之后所作,先写游其他山水时心情的抑郁,以此来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心有所托的精神的愉悦。
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柳文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仿佛融入西山景色之中,忘情于山水,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小题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①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注①:伯喈:汉代的蔡邕;茂先:晋代的张华。学识文采均一流。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纯实不欺:欺骗
B.不科举文词治:研究
C.要必其意申:施展
D.召君其制问:询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笃志好礼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①志亦大矣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C.①汉伯喈、晋茂先徒也②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①以为君得文忠之学②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B.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C.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D.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本是记载、镂刻之意,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警醒自己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本文。
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各个朝代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夏称“序”,商称“学”,周代称“庠”。孔子杏坛讲学即是太学的模式。
C.名讳,旧指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讳发”及文中的“讳修”指的是已经故去的欧阳发和欧阳修。
D.“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太后的死,如“驾崩”“山陵崩”。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叫“薨”,庶人死曰“死”。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讲解教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小题6】把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会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犹不改。宣子(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略有删改)
【注】①胹:煮。②溜:通“霤”,屋檐下接水的沟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靡不有初,鲜有终克:能够。
B.公患之,使锄麑之贼:偷窃。
C.宣子于首山田:通“畋”,打猎。
D.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书法:记载的原则。
【小题2】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 )
A.①三进,及溜。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①尚早,坐而假寐。②倒戟以御公徒。
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①弃人用犬,虽猛何为!②惜也,越竟乃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记述晋灵公实行暴政的史实,他非但不接受赵盾、士会的讽谏,竟然多次实施计划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如此多行不义,最终招致被臣下弑杀的下场。
B.赵盾忠君爱国,恪尽职守,深受人们敬重,在生死关头,锄麑、提弥明和灵辄都挺身而出保护他,为此锄麑、提弥明自杀,灵辄出逃。
C.本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紧张曲折,悬念迭出,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D.本文通过晋灵公、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 周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于魏莹。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 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⑤管,一种乐器。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嗃(xiāo),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吷(xuè),细微的声音。⑥引荐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莹与田侯牟约:结盟
B.善言齐者,乱人也伐:攻打
C.王与蛮氏有乎辩:辩论,争辩
D.臣请为君之实:证实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小题4】选择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至今流传的许多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游刃有余”“达人知命”“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欣欣向荣”都出自《庄子》。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作为文学家,庄子思想超尘脱俗,作品形象诡谲奇特,文风汪洋恣肆。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阴历每月十五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衍将军对魏莹准备刺杀田侯牟的做法感到很可耻,他认为田侯牟是万乘大国的国君,不能用老百姓的方法去报仇。
B.季子听了公孙衍的议论认为公孙衍的做法可耻,他认为公孙衍是个挑起战乱的人,他的话不能听。
C.华子感到公孙衍、季子的观点都很不好,他劝君主但求自然之道就是了。
D.惠子听说了这件事,把戴晋人引荐给了魏莹。戴晋人给魏莹讲了触蛮之战、蜗角之争的故事,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豁然开朗,心中的不愉快全都消失了。
【小题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2) 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
【注】三王所为序、赋、记:“三王”指王勃、王仲舒、与王绪所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赋》《滕王阁记》。
【小题1】对下列句加横线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移袁州 刺:担任刺史。
C.愈既以未得观为叹 造:制造。
D.词列三王之次:次序、行列。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B.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C.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D.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其余几乎均围绕向往登滕王阁而不得来抒写,既抒写自己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
B.文章以散句为主,言辞质朴,笔到意随,读之若行云流水,洒脱自然,无拘无束,给人的是另一种美的享受。
C.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D.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壮其文辞”,以能“词列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
【小题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B.滕王阁与鹳雀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唐朝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C.“躬诣”有多种含义,古代下级面见上级的一种礼节,文中是亲自到、亲自去的意思。
D.“治所”古代指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等,文中借指所管辖的地方。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2)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
B.引以为流觞曲水
C.圣人不凝滞于物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小题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高寿,因此在中国文化里,彭祖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B.这两段文字在句法上骈、散兼行,既整齐又灵动;引孔子之语抒发胸臆,表达了对“修短随化”的无奈和感叹。
C.正因为人生、自然是美的、有价值的,它们的消亡才让人痛苦。《兰亭集序》所表达的“痛”“悲”的背后,是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
D.文章对“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思想的批判加剧了人生的幻灭感,使得“悲”成为一代代人无法抗拒的宿命。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举世而非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规劝。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穷发:不毛之地。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数数然:急迫的样子。
D.若夫天地之正乘:顺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彭祖乃今久特闻谨拜表
B.举世而非之不加沮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C.汤问棘也是已不知老将至
D.而征一国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B.去今之而葬焉
C.太上不先,其次不辱身D.三江而带五湖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注】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 我固无。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 上:皇上,指朱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诸将曰……语:谈论
B.尸填满沟壑委:放置
C.其父兄子弟咸在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祸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俞瑱得乃令吴玉守
B.利彼有宜报仇
C.降家皆为上杀几为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厕斩孙泰阵,余众悉降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小题4】文言文中,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内容有哪些 ?请用原文分点作答。
【小题5】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末段中④段画线的部分断句。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 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左传·宣公二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夫胹熊蹯不孰:通“熟”,煮熟。
B.不有初靡:没有
C.衮职有阙:过失。
D.使鉏麑之贼:强盗。
【小题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A.置畚投渤海之尾
B.赵盾、士季见手吾还也
C.则子继壮也
D.触槐死朝济夕设版焉
【小题3】下列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则莫之继也
A.群臣侍殿上者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4】下列对文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灵公作为君王却有着种种劣行,表面上说自己会改正,实际并没有变化。
B.赵盾和士季可以算是尽了臣子之职的贤相良臣。
C.宣子上朝前坐着打瞌睡,感动了刺客鉏麑,致使其因违抗君命而羞愧死去。
D.犯了过错就要及时改正,晋灵公是个反面例子。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