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①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②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噉③,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昳④。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⑤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⑥酒良,彘首如泥,客皆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 ①姑苏:今江苏苏州市。②烝:同“蒸”,一种烹调方法。③噉:同“啖”,吃。④昳(dié):午后太阳偏斜,指午后。⑤谢公墩:山名,因晋代谢安而得名。⑥羹定:肉熟。
【小题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戊子中秋戊子:天干地支纪年。下一年为“己丑”。
B.亡何,真州尤贡父至亡何:没多久。“亡”通“无”。
C.金陵全局下浮下浮:在下方浮动。
D.客皆而不能绝于口以醉甘:甘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B.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C.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D.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议论开头,阐明了佳节、胜境、名流三者偶遇之难得,间接交代了此次游赏的时间、地点和同游人的身份,并点明作记缘由。
B.第二段记叙游赏的缘起。唐眉岑擅长蒸猪首,几位客人相继到来,佳节美食本已高兴,唐眉岑仍提议游赏金陵美景,又添雅兴。
C.第三段记叙游踪、描写景致。作者用月中桂影比喻江中模糊的帆影,用轻薄的面纱比喻山岚雾霭,用取镜自照的形象比拟随园。
D.第四段由事生感,乐极而悲。大家饮酒作诗,嘱袁枚作记,袁枚因为月圆之故而生悲欢离合的愁思,表达知音难觅的悲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兹物难独噉,就办治,顾安得客?
(2)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25 03:5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遥襟甫畅甫:美好
B.命途多舛舛:乖违,不顺
C.识盈虚之有数数:定数
D.君子见机机:预兆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睇眄于中天且益坚
B.气凌彭泽樽岂效穷途
C.极娱游暇日屈贾谊长沙
D.奉宣室何年处涸辙犹欢
【小题3】下列对文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3分)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3分)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B.士不敢弯弓而怨报:报复。
C.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忠信。
D.山东豪俊遂起而亡秦族矣并:一同。
【小题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五句话写出了“威振四海”的局面。接着又以“百越”“俯首”,北却匈奴的事例,写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又扩展了版图,巩固了边疆,国力强大之极。
B.“废道焚书”“隳城杀杰”,迅速把秦的统治置于同人民敌对的地位。秦始皇穷兵黩武,想凭借险要的地势,来实现自己的统治,奠定“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C.作者又调转笔头,把整个文章转到反面。先写陈涉的出身,次写才能,再写人力,后写物力,接着,写由陈涉起义引起的巨大反响。
D.这两段文字从内容上看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对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并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覆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②。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陁(pō tuó):不平的样子。②褰(qiān):卷起裤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迁于齐安,于江上    庐:结庐,居住
B.要之一饱,而同于臭腐    委:归,付
C.子瞻策载酒 杖:手杖
D.无责于外,而寓焉 姑:暂且
【小题2】下列句中的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B.譬之饮食杂陈于前
C.往往留宿于山上
D.一旦大风雷雨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喜游 蟹六跪二鳌
B.往往留宿山上而相泣中庭
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斤斧   王语暴好乐
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如是,孰能御之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B.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但文章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
C.文中有二乐:一乐是“幅巾迎笑”“倘佯”山水、“不知其久”;二乐为营亭坐观,俯视旁瞻远山近水,“风云变化”。
D.文中写景浓笔挥洒,给人以一种郁郁苍苍、气势奔流的动态美;写人,以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给人以一种劲操清芬的动态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同类题4

三梦记(节选)
白行简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尝奉使,夜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院,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序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比至其家,妻方寝。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籍,因而遂觉。”刘亦具陈其见。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日已晚,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命酒对酬,甚欢畅。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其词曰:“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实二十一日也。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其词曰:“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
  贞元中扶风窦质与京兆韦旬同自毫入秦,宿潼关逆旅。窦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黑而长。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窦不获已,遂听之。问其姓,自称赵氏。及觉,具告于韦。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顾谓韦曰:“梦有征也。”乃命从者视囊中,得钱二镮,与之。巫抚拿大笑,谓同辈曰:“如所梦矣!”韦惊问之,对曰:“昨梦二人从东来,一髯而短者祝酹,获钱二镮焉。及旦,乃遍述于同辈。今则验矣。”窦因问巫之姓氏。同辈曰:“赵氏。”自始及末,若合符契。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就:靠近,走进去
B.同诣杓直修行里第诣:拜见
C.刘亦具陈其见具:详细地
D.宿潼关逆旅逆旅:客舍,旅店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一髯而短者祝酹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破迸走散,因忽不见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三个梦恰好是三种梦的类型:第一个梦是你所做的事在别人的梦境里,第二个梦是说你在现实中看到了别人的梦中情景,第三个梦是说两个人的梦境彼此完全相通。
B.第一个故事中,刘幽求捡了一块瓦片投进去,击中了罍洗,围坐的人们惊惶失措,马上走得不见人影。刘幽求就打开庙门进去看,寺庙里却无一人,寺庙窗子也关得好好的。
C.第二个故事是讲述元缜与白居易的事,本文作者便是白居易之弟。白居易猜到元缜抵达梁州,元缜梦见白居易游历佛院,这固然是巧合,但也说明元白二人友情深厚真切。
D.第三个故事中,窦质梦见了一名长得又黑又高的穿青裙白衣的女巫师。第二天,窦质到华岳祠真的遇上了和梦中完全一样的巫师。而那女巫师居然也做到了与窦质同样的梦。
【小题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刘 俯 身 窥 之 见 十 数 人 儿 女 杂 坐 罗 列 盘 馔 环 绕 之 而 共 食 见 其 妻 在 坐 中 语 笑。(2分)
(2)翻译:
①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4分)
译文:  
②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4分)
译文:

同类题5

阅读《劝学》、《赤壁赋》中的两段文字, 完成小题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框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舞幽壑之潜蛟D.吾从而师之
【小题4】给加框字词释义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
(3)纵一苇之所如(   ) (4)凌万顷之茫然( )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6】根据题目写出诗句
在沉郁中依然能激励自己保持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何止苏子,刘禹锡在被贬谪二十多年后仍是胸襟豁达,持有乐观进取之精神是如此,请写出最能体现这一情怀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