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乡 比:合
征一国者     而:通“能”,才能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   劝:劝说
数数然也     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及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运则将徙南冥 ②彼其
③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④我腾跃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小题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列子和宋荣子固然比“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这四种人略高一筹,但还都算不上逍遥游。
庄子通过种种具体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使想象的“逍遥”至境具体化甚至人格化。
本文宣扬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只是庄子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于现在,这种人生观有时会有消极的影响,但有时也有其积极意义。
追求绝对自由,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从这点看,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庄子也是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的代表。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原山狼
(清)赵执信
①原山有穴焉,与村墟密。而经路险僻,旧盖人所居也。顷岁,一狼据之。每日暮,则负穴而嗥,林壑响应。村人震悚,久而憎恶之,然莫敢犯。山中鸟兽闻之,以为雄杰也,群往附焉。有黠狐者,善媚,请奉为山之王,群小咸和。狼大喜,声益凶厉。出行山下,窃鸡豚食之。与人值,亦未敢搏噬。黠狐曰:“此去城市才数里,盍往游乎?”狼意蹙缩,内自揣:吾以夜往,脱有不虞,返吾穴而据焉,若我何?至,则阑入吏舍。吏者海壖人也,所习惟鱼鳖,见狼则大惊,为具酒脯,致礼敬。狼意得甚,恣饮啖。由是数过吏,浸不避昼日。市人或遇之,骇而走,相恐以妖,竞闭其户。士人者从墙上视之曰:“狼也!”语吏不可近。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②有道士,抱奇术,隐深山。闻而造士人曰:“何子之柔也?是将食人。今不除,子与众给其齿牙矣!”曰:“固知之,众不一,无有弓矢网罟,且吏昵之。”道士曰:“吏亦何利?无已,吾助子。”乃为檄文,告诸神。其夕,大雷电夷其穴。狼适未归,归则无所据矣。狐兽尽散,狼窜于野,厌然不复能自奋。暮声凄断,但如鬼而已。村人相与谋,彼已无能为,操梃棓,敛瓦石,将毙之;城市知而争出。道士笑之曰:“属者神殛之也,幸其未食人,贷其命。汝曹顾欲死之,昔者奈何相戒而莫敢犯乎?汝曹之甚也。”众乃止,狼亦遁去。
③评曰:狼无能为也,恐动群兽,弄吏以为威,由有所据以发其恶声也。丧其穴,败矣。地固不可以假狼哉!
注释: ①阑入:擅自进入。②海壖:海边。③侈然:放纵的样子。
④厌然:畏缩的样子。⑤属者:刚刚。⑥殛:诛杀。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村墟密迩:近
B.与人,亦未敢搏噬值:相遇
C.且吏之昵:害怕
D.大雷电其穴夷:毁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横线词语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而憎恶之,莫敢犯然:可是
B.出行山下间:顷刻
C.子与众给其齿牙矣且:将要
D.丧穴,败矣其:它(狼)的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原句:脱有不虞,返吾穴而据焉,若我何?
A.若有什么不测,就跑回我的洞穴里呆着,(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B.逃脱后就没有不测了,然后跑回我的洞穴里呆着,像我这样如何?
C.若有什么不测,就跑回我的洞穴里呆着,像我这样如何?
D.逃脱后就没有不测了,然后跑回我的洞穴里呆着,(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狼占据的洞穴原本可能是人的居住地,地处偏避,后来成为狼耍威风的重要凭借。
B.鸟兽的归附并没有消除狼对人的畏惧,官吏纵容、民众避让才使狼变得无所忌惮。
C.狼在失势之后发出像鬼一样令人恐怖的叫声,但民众没有被吓到,反而奋起斗争。
D.作者借写狼讽刺了社会中的恶人及其帮凶,也批评了民众的懦弱,很有现实意义。
【小题5】根据第①段内容回答,除去“吏者”,老百姓是怎样一步步助长了狼的嚣张气焰的?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以视听之娱极:穷尽
B.终于尽期:期望
C.列坐其次:地方、旁边
D.不能之于怀喻:明白、理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足畅叙幽情臣供养无主
B.夫人相与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后之览楚之南有冥灵
D.快自足而宋荣子犹而笑之
【小题3】下列各句中“信”意为“信物”的一项是( )
A.可乐也
B.自可断来,徐徐更谓之
C.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D.愿陛下亲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C.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同“缭”,连接,盘绕
B.而莫消长也 终究,最终
C.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表判断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竟,简直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B.顺流而
C.方其破荆州,江陵D.侣鱼虾而麋鹿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是因为自感人生短暂,知己难觅。
B.客举曹操之例,意在表明英雄人物和业绩不能永久的悲伤。
C.客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达作了铺垫。
D.苏子借用江水、清风、明月,阐明了事物都有变和不变的二重性。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③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④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谈士:谈论世事的人。②畴曩(chóu nǎng):往舀。③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④谟猷(yóu):谋画。谋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握之事躬:鞠躬
B.未下车,即苟慈明辟:征召
C.而愿身国士委:付托
D.惟君侯之图:考虑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写李白向韩荆州介绍自己的才华的一组是( )
①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②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④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请日试万言,倚骂可待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荆州谦恭下士,识拔人才。
B.接着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信。
C.作者在介绍自己的同时,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作者为了得到韩荆州的赏识,不得不改他平日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对韩荆州进行恭维。
D.文末作者提出请韩荆州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愿意当面呈上,就像薛烛相青萍宝剑,卞和识璞玉一样,自己也能得到韩荆州的赏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2)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危:端正B.江陵下:顺流而下
C.樵于江渚之上渔:打鱼D.知不可乎得骤:屡次
【小题2】(小题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因此应纵情自然、及时行乐。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抒情,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小题3】(小题3)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虽无丝竹管弦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次序
B.可乐也信:实在
C.之所欣向:以前
D.文嗟悼临:面对
【小题2】【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知老将至②虽无丝竹管弦
B.①所以游目骋怀②所以兴怀
C.①或因寄托②当其欣于
D.①列坐次②致一也
【小题4】【小题5】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不能喻之于怀
【小题6】【小题7】下列对以上文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小题8】【小题9】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亦然凶:荒年
B.鸡豚狗彘之畜:蓄养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D.王无岁罪:罪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移其粟河内冰,水为之而寒
B.弃甲曳兵走锲舍之,朽木不折
C.民多于邻国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D.斧斤时入山林致天下之士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B.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C.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D.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小题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暴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请用(/)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朋 党 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幸:希望
B.而元、恺君子之朋进:进用
C.善人虽多而不也厌:讨厌
D.为人君者可以矣鉴:借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惟君子则有之。故何哉皆出于此乎
B.君子不然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然纣亡国犹不能不之兴怀
D.自古为朋多且大秦无亡矢遗镞
【小题3】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朋党论》)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小题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