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
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兵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宝庆元年(1225)四月、陈子华奉命前往真州就任知州。当时真州靠近抗金前线。②章:商议。③太行兵百万、曾人宗谷驾驭:南宋爱国将领宗泽通过收编太行山农民义军充实了抗金队伍。④投戈、下拜真吾父:义军领袖张用在江西起事,岳飞以书信晓渝,张用见书信后说“真吾父也”,随即投降。⑤祖生:祖逖,东晋人,曾收复黄河以南土地。⑥新亭挥泪:西晋灭亡后,西晋士大夫们曾因思念故国而对泣新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人开篇便提出怎样抗击金人、收复失地这一问题,邀陈子华一起商讨,词人如此安排,使词作起势突兀,引人注目。
B.词人将宗泽团结太行山农民义军积极抗金与如今的当权者对金人畏如蛇虎进行对比,强调了词人的抗金策略与抗金决心。
C.“君去……真吾父”几句化用典故,写京东豪杰将像当年张用投降岳飞那样归顺陈子华,表现了沦陷区义军的抗金热情。
D.“应笑……新妇”几句写权贵们胆怯得像躲在车中不敢见人的新娘子,不敢上前线,流露出词人对他们的鄙夷之情。
E. 一般的送别词注重渲染离愁别绪,这首送别词与众不同,全词没有渲染离愁别绪,且正面写送别的只有末尾两句。
【小题2】下片中画横线句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07 10:0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
(二)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节选自《战国策》)
(三)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段(三)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 速也∕
B.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C.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小题2】下列对(一)(二)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主要记载了战国前期二百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的敬称。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 蛮夷或四夷。这里指边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和荆轲都是令人尊敬的爱国者的形象,烛之武是一个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荆轲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悲剧英雄。
B.烛之武很懂得攻心战术,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很容易说服对方。
C.《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是一个善于决策、善谋利益的君王形象;《荆轲刺秦王》中的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暴君形象。
D.烛之武之所以能成功,因为他虑事周全,又具有辩才;荆轲刺秦王所以失败,是虑事不周和因秦武阳“色变振恐”而给荆轲带来的内心慌乱。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