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③阃外,指统兵在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哪里还有英雄人物来保卫山河?体现了词人呼唤英雄人物出现的急切心情。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词人感慨当前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三秦”二句与吴激《人月圆》“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借古言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写出了词人感慨边塞平静,不需要军队出发征战,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E. “栏杆拍遍,独对中天明月”二句,与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不仅有相同的动作,表达的情感也是相似的。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南宋】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④。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通 “原”  ④“刘郎”: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连夜而行的情状,“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为下文抒发离别的凄苦奠定了感情基础。
B.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词人的嗜书如命的书生本色和视钱财如粪土的高洁情操。
C.“天寒路滑马蹄僵”,句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
D.“元是王郎,来送刘郎”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刘克庄自称“刘郎”,也有以唐代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
E. “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点明两位诗人志同道合,还极含蓄地表达了他们对时事的评论和对忧愤的倾泻。
【小题2】词作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请结合上阕的内容,分析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小题2】“一片神鸦社鼓”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情景?词人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①汪藻:字彦章,南宋时,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左大中大夫,见识卓著,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因屡遭权奸佞幸排斥而不得重用,最后被秦桧陷害,谪居永州,病逝。这首词写于词人被迫迁调途中。
【小题1】多角度写景是“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一句在写景上的突出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梁启超称赞陆游:“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与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一句的情感相似。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
C.“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拙着,悲愤也愈是强烈。因而这首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
D.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即使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使他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已。及抛江过下,嵌岩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嵌岩穴,怪奇万状 窦:孔、洞。
B.舟行颇迟,又秋深缩 潦:积水。
C.庙祝云,山有鹘甚多 栖:居留,停留。
D.舟人指点岸如 赪:赭色。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自舟中望山,突兀已 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
B.①列置烽燧,此山当是一也 ②及抛江过下,嵌岩窦穴
C.①徙倚久而归 ②皆以杏仁澄
D.①复小艇游庙中 ②实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作者用精彩而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描绘山川景物的形象,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
B.作者在描写众多景点时,一是抓住了景点之间的联系,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C.作者用笔灵活多变,最为详尽地描写了大孤山和对小孤山的景物,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D.文章在记述中随时触合抒情和议论,并引用了传闻轶事、前人诗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2)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时所作。 ②午日: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 ③“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④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小题1】词的上片,词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2)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南楼,又名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武昌当时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③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
④浑是:全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写楼外之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满”“带”“浅”三字用得尤为精妙传神,把稀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忧伤底色。
B.本词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凄冷的景象与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进行对比。
C.“未稳”可见行色匆匆,“又”字给人以时序催人的忧心,“犹”“能”“又”三个虚
字呼应,更使词意跌宕。
D.“黄鹤断矶头”一句中,“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
随意之笔,见出词人锤炼语言的功夫。
E. 本词章法谨严浑成。卒章三句写买花载酒,是想苦中求乐,来驱散心头的愁绪。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表示了否定的态度。
【小题2】明代李攀龙说:“旧江山浑是新愁,读之下泪。”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