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滴滴金·梅
孙道绚①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②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①孙道绚,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飘零遂与流人伍”,流徒江南,只身寄居一室。②夷门,夷门是战国魏都城的东门,也是大梁(开封)的别称,后泛指城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此词上片以“栖鸟惊躁”结束,下片以“好梦惊回”收尾,一实一虚,前后对比,有力突出了离乱中词人的形象。
【小题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滴滴金·梅
孙道绚①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②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①孙道绚,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飘零遂与流人伍”,流徒江南,只身寄居一室。②夷门,夷门是战国魏都城的东门,也是大梁(开封)的别称,后泛指城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作上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作者身处的环境,借景抒情,间接表现作者的心情;下片直接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
B.“飞”字从视觉方面着笔,词人透过窗棂,只见月光飞过林梢,穿入小屋,从不眠者眼中反映出月光的动态,形象生动、深沉在情。 |
C.“策策”,拟声词,写风穿越竹林的声音,与击柝声、栖鸟动寒梢的声音一起,以动衬静,表现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 |
D.结尾二句卒章显志,点明题旨。不管月光如何照人无寐,不管风声、击柝声如何扰人清睡,词人在梦中回到家乡,得到片刻的安慰。 |
【小题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雨中再赋海山楼①
陈与义②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 非复当年单父③台。
[注]①作者曾登过海山楼,写过《登海山楼诗》。②陈与义:南宋诗人。③单父台:指宓子贱琴台。孔丘的学生子贱,曾作单父宰,鸣琴西治,后人思之,因名其台日琴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诗中最物描写雄浑壮阔,和作者志在报国的豪情相映衬,形成豪迈雄放的诗歌风格。
【小题2】尾联暗用了杜甫的《昔游》一诗:“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 ”作者运用这一典故,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雨中再赋海山楼①
陈与义②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 非复当年单父③台。
[注]①作者曾登过海山楼,写过《登海山楼诗》。②陈与义:南宋诗人。③单父台:指宓子贱琴台。孔丘的学生子贱,曾作单父宰,鸣琴西治,后人思之,因名其台日琴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句描写远眺海山楼之景,通过辽阔的大海来衬托海山楼,更见海山楼之高耸。 |
B.领联中,“天影”是远景,“潮”“春容”“雨”是近景,远近结合,写景富有层次。 |
C.颔联写景动静结合:“天影”“春容”是静态,“随潮人”“带雨来”化静态为动态。 |
D.颈联中的“还”“却”在诗中构成了转折,使诗人感情的抒发抑扬顿挫、迁回曲折。 |
【小题2】尾联暗用了杜甫的《昔游》一诗:“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 ”作者运用这一典故,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①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古代指地方长官办事的处所)在京口。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张辑,南宋人,字宗瑞。
【小题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析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小题2】请结合词的下阕,简析词人内心的情感。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①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古代指地方长官办事的处所)在京口。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张辑,南宋人,字宗瑞。
【小题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析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小题2】请结合词的下阕,简析词人内心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普明寺见梅
【宋】杨万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普明寺见梅
【宋】杨万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 |
B.“僧窗”二字,照应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一角、幽静所在。 |
C.颈联是说今冬没有下雪又有什么关系,仅仅是让梅花缺少“雪”这一同伴,诗人以梅衬雪。 |
D.“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注]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本诗约作于1129年,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本诗在构思上,使用景物描写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全诗平易而炽热,饶有韵味。
【小题2】颈联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野泊对月有感[注]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本诗约作于1129年,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在外,赞得停泊,故有“野泊”。 |
B.颔联写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既渲染出野泊凄清孤寂的气氛,又引出诗人的所感所思。 |
C.颈联写借酒消愁,愁绪滴溅,波涛汹涌,使人暗自心惊,直接抒发了“野泊”途中的心理感受。 |
D.尾联实写眼前盗贼横行的乱象,以此作结,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悲愤。 |
【小题2】颈联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请简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满眼愁”的内容。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请简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满眼愁”的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
宋 姜夔
闹红①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②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①闹红:指盛开的荷花。②三十六陂(bēi):指很多水塘。③菰(gū)、蒲:都是水草。
【小题1】本词上阕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激发读者想象体味诗词之“味”,似乎读者也享受到荷之香味,“诗句”之香味。
【小题2】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词中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念奴娇
宋 姜夔
闹红①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②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①闹红:指盛开的荷花。②三十六陂(bēi):指很多水塘。③菰(gū)、蒲:都是水草。
【小题1】本词上阕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闹红一舸”写出了荷花开放的艳丽迷人,都如美人一般戏闹、调笑,场面热烈。 |
B.“水佩风裳无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写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洁。 |
C.“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景中含情,写凉风吹来,荷花像酒意消退时的美人的红脸,又吹来一阵密雨,蕴含了词人借酒浇愁、放浪形骸的心境。 |
D.“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想象丰富,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 |
【小题2】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词中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令
贾昌朝
都城水绿嬉游处。仙棹往来人笑语。红随远浪泛桃花,雪散平堤飞柳絮。
东君①欲共春归去。一阵狂风和骤雨。碧油②红旆③锦障泥④,斜日画桥芳草路。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碧油:用青蓝色油布作车帷的车辆。古代为女子所乘。③红旆:红旗。④障泥:垂于马腹的两侧,用于遮挡尘土的东西。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结尾两句,各是三个名词性词语,列出六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小题2】概括词的上下阕的大意,并概述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木兰花令
贾昌朝
都城水绿嬉游处。仙棹往来人笑语。红随远浪泛桃花,雪散平堤飞柳絮。
东君①欲共春归去。一阵狂风和骤雨。碧油②红旆③锦障泥④,斜日画桥芳草路。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碧油:用青蓝色油布作车帷的车辆。古代为女子所乘。③红旆:红旗。④障泥:垂于马腹的两侧,用于遮挡尘土的东西。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嬉游处”在“都城”,意味着繁华,“水绿”意味着景美。 |
B.“仙棹”是仙人乘坐的筏,这是想象仙人下凡与人们嬉游。 |
C.“红随远浪泛桃花”是写桃花飞落在水上,随浪花漂向远方。 |
D.“雪散平堤飞柳絮”是写春雪与柳絮齐飞,散落在堤岸上。 |
【小题2】概括词的上下阕的大意,并概述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小题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
B.“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
D.“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
【小题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定楼遇急雨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小题1】本诗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小题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南定楼遇急雨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小题1】本诗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小题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