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A.上片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孙权、刘裕和自己以往的英雄业绩,由此感叹壮志难酬。
B.下片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以此告诫统治者:北伐必须正确把握时机,轻举妄动必将误国。
C.“凭谁问”三句,用廉颇的故事来表达自己不逢迎权贵而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
D.本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既表达对国事的忧心忡忡,又表达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感慨。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此时陆游被罢官回山阴家居十几年,已是七十六岁的高龄。
②郑虔,文才很高,诗、书、画曾被唐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
③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常指书信。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合理的两项是
A.诗人的山阴故居,乃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他卧于舟中,想起在朝为官的旧友都已作古,不禁心 生感慨。
B.额联写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之境拉回到束手无为的咫尺小舟之中。
C.颈联写诗人梦醒后叹息郑虔有才却生活困顿,李广功高却难以封侯,表达怀才不遇、功业难成的愤慨 之情。
D.尾联诗人笔锋一转,回忆少年时代自由自在,不识人间愁苦滋味,只在精美的信笺上写些多愁善感的 词句。
E. 全诗结构严谨,首联中之“卧扁舟”,对上而言,紧承诗题《枕上作》之“枕上”,对下而言,开启“孤枕梦”的出现。
【小题2】诗人罢官还乡,其情感异常复杂,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江山千古,英雄无觅,风流烟消云散,辛词从起句就蕴含了深沉的盛衰变迁的感慨,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B.孙仲谋、寄奴,都北抗强敌,建功立业,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寄寓了词人对贤明君主的向往。
C.借宋文帝北伐惨败说明伐金不能草率从事;借佛狸祠下香火旺盛,表示土地、人民已非我所有,北伐又刻不容缓:词人心中必是百感交集。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既表达了老骥伏枥、尚思为国效力的壮志,也含蓄地表达自己不受重用的愤懑。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选项中的人物全都在下面这首词中出现的一项是(    )

沁园春

宋 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①白居易 ②李白  ③苏轼  ④林逋 ⑤ 欧阳修 ⑥辛弃疾  ⑦姜夔  ⑧樊哙
A.②③⑤⑦⑧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⑧D.①④⑤⑥⑧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凉·游西湖有感

[宋]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注)①椐宋人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载:“洛阳以园林著称,多名花奇石。”宋徽宗爱石,曾从浙中采集珍奇观赏石,号花石纲。②指姜太公在磻溪垂钓,遇周文王而拜相,后佐武王灭商。③相传傅说原是傅岩地方的一个筑墙的奴隶,后成了商王武丁重用的大臣,天下大治。④指才华横溢的林逋自命清高,只知“梅妻鹤子”,退居孤山,不问国事。
【小题1】现实中西湖的面积并不小,为何词人却说只是“一勺”呢?
【小题2】请简要赏析下阕的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幼主德裙中奏(节选)

文天祥

自古立国,一是以人心为本。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以人心失也;田单一日复七十余城,以人心固也。元奸得罪于天下,天下怨愤郁抑,十有五年,遂使诸侯解体,强吾民北面而役之。彼知归怨元奸,未尝归过朝廷也。乃今三百余年,祖宗涵育之遗黎,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讴吟思汉,日徯王师。所在义民抗敌者,大或数万,小亦数千,此拔乱反正之大机栝也。然人心易得,其失亦易。顷者朝廷弛公田,蠲常赋,宽商禁,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天下诵之,以为快活条贯,人心顿苏,敌势顿沮。我是以有独松关诸屯之捷。通国上下,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濯,今日收人心之具已尽举行。而臣恤纬之忠,独以为未也。草间豪杰,方且量朝廷之意向;边头诸将,方且视庙堂之指授;学校之聚议游谈,闾阎之道听涂说,方且劘(注)执政之然否,追行事之得失。于传有之:得国常于斯,失国常于斯。今上至宫闱与嗣皇起居,下与公卿与百执事,必人人一心,以殄此患为主,则诸将莫不用命,英雄莫不归心。以此众战,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而无推车必行之心,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宫中与府中不相闻,阃内与阃外不相应,赏罚混淆,正邪贸乱,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断制之义少,敌人以此轻中国,奸雄以此觇朝廷,人心之愤悱者日以怠,公论之激昂者日以靡,而我之人民,将有甘心于敌人之庭而不悔者矣。其祸可胜言哉裴度有言承宗敛手削地韩弘舆疾讨贼岂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哉由处置得宜能服其心耳。

注解:劘,切磋,引申为直言劝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 荼毒:毒害,残害。
B.顷者朝廷公田    弛:放,放纵。
C.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 濯:洗,洗除。
D.以此患为主 殄:消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人心失也     木直中绳,輮为轮
B.元奸得罪天下 不拘
C.草间豪杰,方量朝廷之意向 君尝为晋军赐矣
D.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无推车必行之心   幽于粪土不辞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在文中提出自古立国以人心为本的观点,并且强调得人心容易,失人心也容易,值得上至国家,下至部门做管理的人借鉴思考。
B.文天祥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后进言,只要顺应民心,团结抗敌,胜利可待,但同时又建议不可获小胜便以为无忧,而要整顿内弊,处置得宜,征服人心,表现了远见卓识。
C.本奏章理足言宜,析形势,论对策,大胆抨击朝廷赏罚混淆、正邪错乱、姑息牵制的弊端,颇显忠臣爱国之心。
D.本文的进言技巧值得借鉴,从兴国立意,紧扣皇帝的志趣所在;肯定其曾有的作为,以取悦皇帝之心,为进言奠定基础;以假设指其时弊,不直言说破,便于对方接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
(2)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其 祸 可 胜 言 哉 裴 度 有言 承 宗 敛 手 削 地 韩 弘 舆 疾 讨 贼 岂 朝 廷 之 力 能 制 其 死 命 哉 由 处 置 得 宜 能 服 其 心 耳。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 江 月

辛弃疾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注释)①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小题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

细雨春芜上林苑③,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写于同一时期。②《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毗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 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③上林苑: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官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卧”字刻画诗人隐居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
B.苏武被困匈奴餐用毡毛也不变节,张巡欲气吞逆贼咬碎钢牙,诗人借此以明志。
C.“壮心未与年俱老”表现诗人年事已高,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D.这首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都运用了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相同的。
【小题2】诗的第三联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①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不足两年,作者官职多次调动,官迹所至江西、湖北一带(旧属楚地)。②青钱:指荷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不满情绪。
B.“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表达出词人对景痛饮以遣离愁的情绪。感情真实,造语质朴
C.词中以“绿带”“青钱”分别比喻湖水与荷叶,生动传神;动词“萦”“点”更是激活了词句意境。
D.“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笔触,表达出词人对于此地风光的钟爱之情,暗含东归隐居之意。
【小题2】词末“后夜相思月满船”被历代评者赞为佳句,请简析其妙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宋)辛弃疾

赵吕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注)①作于被弹劾免官,居于铅山期间。②畴昔:昨晚。③青山赤壁:代指李白和苏轼。④虱:喻自己渺小无才之身。⑤少歌:短歌。⑥美人:知己朋友,指赵昌父、吴子似。
【小题1】本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上阙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小题2】下阕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