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①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不足两年,作者官职多次调动,官迹所至江西、湖北一带(旧属楚地)。②青钱:指荷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不满情绪。
B.“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表达出词人对景痛饮以遣离愁的情绪。感情真实,造语质朴
C.词中以“绿带”“青钱”分别比喻湖水与荷叶,生动传神;动词“萦”“点”更是激活了词句意境。
D.“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笔触,表达出词人对于此地风光的钟爱之情,暗含东归隐居之意。
【小题2】词末“后夜相思月满船”被历代评者赞为佳句,请简析其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27 09:4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辛弃疾

莫折茶靡,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英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抽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注):①作者力主抗金,但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他遭到百般打击。淳熙八年(1181)末,任江南西路安抚使的他被罢官,不得不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十年之久。据考证,本词作于淳熙十五年。②鹈(tí)鴂(jué):即杜鸦。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劝阻的口气写道“莫折茶罐”,好象有人要折,而且一折就立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正是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
B.上闽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接着又以“还记得”领起,追溯“青梅如豆柳,共伊同摘”的往事,拓展了意境。
C.“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牡丹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花的洁白和迎风得意的姿态。
D.这首词虽然是饯别之作,却一直不提离别,直到结尾,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了“因离别”,即戛然而止,艺术效果更佳。
【小题2】“愁”字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析作者抒发了哪些“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断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①词人罢取闲居上饶已五年有余,作此词时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②椒盘: 旧俗,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③整整:人名,是辛弃疾家中婢女,词中以之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④借问:询问(花期)。⑤无凭准:靠不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蝶恋花”是词牌,“戊申”是千支纪年,“元日”指每年的立春之日,“席间作"指在宴席中写了首词。
B.“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场场面,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
C.词的上片,感情丰富,既写了词人节日热闹之喜,也写了词人往事不堪回首之悲。
D.“今岁花期消息定”,“花期”暗指作者时时盼望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E. 词的下片,承上片之末“恨”字而来,写作者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
【小题2】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言外有多少哀怨,多少疑惧”。请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