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查核,此指游览。②社肉:祭神用的肉。③床头:指酿酒的槽架。
【小题1】下列有关这首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作者写住处山园有高大的松竹,村民有酒有肉,邻里关系和睦。
B.下阕的“偷”字将一个穷困、胆怯的儿童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
C.这首词的语言流畅自然,朴素清新,不用奇字丽句,没有任何雕饰。
D.“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上阕写闲居带湖的满足,下阕书所见。
【小题2】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两个字?请指出,并说说你的理由。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④。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④吴兴:今浙江湖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人由兴亡之变发出兴亡之叹,由此引出下文叹老、送老、别友之事。
B.上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词人衰老落魄的形象。
C.结尾实写了诗人在雨夜思念故人的情景,又饱含伤时忧国之情,有“沉郁”之风。
D.“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词人衰老与落魄的形象,也是对“岁华销尽”的具体说明。
【小题2】这首词的起承转合意脉不断,请结合诗句对此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南宋)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①。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草,渺渺唤人。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吴钩:指刀,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③然犀处:指采石矶。
【小题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
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
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
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
【小题2】下阕中“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借古讽今”,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管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桂。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写了重睹青山的喜悦。“瞥起”“忽见”表现了词人瞬间的感情变化。
B.词的下片描写了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不仅通过老僧之喜衬托了词人之喜,也丰富了词境。
C.此词是吟咏云山之作,词人运用工笔进行全面细致的描绘,并抓住客观景物的瞬息变化,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D.此词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语言风格与词人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截然不同。
【小题2】上片中“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小题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
【小题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有人评其“匠心别具”,请简析其艺术效果。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 亭①

林景熙②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③。

(注释)①溪亭:临溪水的亭子。②林景熙,字德旸 ,号霁山。南宋末期爱国诗人。③汀:水边平地,小洲。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纷。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诗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日暮”“月初白”“流萤”“孤灯”等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了作者孤寂之情。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夜雨述怀    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①王十朋,南宋政治家,诗人,曾因批评朝政遭压制。②“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指银灯,结灯花为报喜之兆。
【小题1】下列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身似蝶
B.影非蛇
C.逆旅
D.杜宇
【小题2】对这首诗中“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
B.因梦醒身体虚弱,有些恍惚,没有痊愈而感到烦恼。
C.因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苦闷。
D.因常年羁旅在外,子规啼之,触动乡思而感到悲愁。
【小题3】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疏帘淡月•秋思

张辑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沉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注)①衣篝:熏衣用的竹熏笼。②线袅蕙炉:香炉中的烟雾呈线状缓缓升起。③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先写秋夕的风雨打在梧桐叶上,雨汇集到叶边,一点一滴,滴在人心上。
B.“一分秋、一分憔悴”一句看似平淡,实经熔炼,巧用拟人,读来意蕴沉厚,耐人回味。
C.紫箫,即紫玉箫.箫声已断,秋思渐浓。“紫箫”三句补足文意,作者在箫声中提起笔来写信,百感交集。
D.末句直抒胸臆,是全词中最经意之笔,言有穷而情不尽,蕴含作者难言的隐痛。
E.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景与情交互写来。上下片衔接自然,全词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小题2】李清照的《声声慢》也是抒发秋思的名篇,请分析两词情感内容的异同。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 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所经复然,不得
(2)宗质起敬,
【小题2】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生宗质而靖康之乱(__________)
A.忧患   B.遭逢   C.受难   D.触犯
(2)之西(__________)
A.使……跟从    B.随行   C.依从   D.取法
【小题3】下列为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B.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C.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D.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小题4】请把第二段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
【小题5】文中有两处对宗质寻母的经过进行了侧面描写,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就其中一种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