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释)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即虎的别称。
【小题1】对全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小题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乙卯重五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乙卯:指1195年,这年陆游71岁,隐居在家乡越州(今浙江绍兴)。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语言平易晓畅,色彩明丽,表现出清旷淡远的风格
B.颔联、颈联描写了山村端午节俗,吃粽子、插艾束、佩香囊、点朱砂,满溢生活乐趣。
C.“日斜吾事毕”一句中,“日斜”暗指南宋王朝国势之危殆, “吾事毕”三字正写出诗人无路请缨、功业成空的无奈。
D.尾句 “一笑”二字,透露出诗人旷达之气,颇有“慷慨心犹壮”之意。
(2)简析“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两句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3)简要分析 “榴花忽已繁”一句中“忽”“繁”二字的妙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泛湘江

[南宋]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遭谗言去职,从桂林北归途中。②蝶梦:梦蝶,出自《庄子》。水云乡:隐者居所,出自苏轼的诗歌。③渠:通“遽”,迅速。央: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开头“濯足”二句即运用屈原作品的词语,但又切合舟行途中的情景。“濯足”,即洗脚。“晞发”,指晒干头发。这种朝晞发而夕濯足的意象,显示出词人高洁的情怀。
B.“吴山”二句承上抒发词人深藏内心的渴望舟行到潇湘的意愿。“买得”三句进一层揭示此次北归,六月下湘江的机遇。
C.“制荷衣”三句都是用了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制芰荷以为衣兮”“纫秋兰以为佩”“盍将把兮琼芳”。这三句承上转下,而屈原的伟大人格和作品,浮现在词人的脑海里,倾注到笔底下。
D.“唤起”三句,以无比敬仰的心情赞颂屈原其人及作品的不朽价值。“九歌”即屈原的九首祭神乐歌,“三闾”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才华横溢的贾生。
E.结尾“莫遣”二句把超越时空的思维意识回归到现实中清幽的自然画景,显示出乐趣迅速消失殆尽。
【小题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楼阴”“背日”两个词语都点明了观景角度:作者站在楼的南面向远处眺望。
B.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
C.颈联意思是: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
D.尾联中用“风壮浪涌”,即写出水势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
(2)古代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下列诗句不属于登高题材作品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以嫩芽、细草、黄犊等景物渲染出远近有致、动静相生的田园早春图。
B.“斜日寒林点暮鸦”描写早春衰飒之景,隐含着词人内心难掩的悲凉之情。
C.“青旗”一句由景及人,赋予前文众多景物以生机,使田园生活更富生气。
D.“鹧鸪天”是这首词的词牌,从形式看本词为小令,从内容看则为田园词。
【小题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
A.沉雄豪放B.含蓄婉约
C.清丽明快D.刚劲凝练
【小题3】有人认为:“(本词)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咏梅

***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一句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小题3】请分析上面两首词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小题4】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请你再写出两句关于“梅花”的名句。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注】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 龙孙:竹笋的俗称。
⑴“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这四句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⑵“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肠千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有人认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五典,有堆砌的毛病,从词题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你怎么看?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小题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词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小题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绮罗香·咏春雨

史达祖[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注)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做冷欺花”,给人以触觉上的感受;“将烟困柳”,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受;“偷催春暮”,更是巧妙地调动了人们的听觉器官,使人如闻春雨那沙沙的步履声。
B.“尽日”两句,描写春雨的特点,上句是说春雨极细极密,着重刻画的是春雨的动态;下句说春雨忽起忽止,重点表现的是雨的静态。
C.“最妨它”两句,词人融一片愁情于雨景之中,借春雨冥迷暗淡之境表现词人喜忧参半之情,情景两者融洽无间,堪称绝妙。
D.最后两句,词人化用前人诗词,灵活通脱,不仅不离咏雨及思人的主旨,而且还借此更为真切地反映了自己的心情。
E.这首词上片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春雨之中,困柳催暮,尽日迷蒙,蝶惊园宿,春泥衔筑,泥泞道路,阻隔杜陵路。
【小题2】词人在咏物的同时,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